“第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2-06-13 15:19:10)“第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段奇清
在激烈的竞争中,“第二”往往比“第一”更有含金量,更是一种“完美”胜出。
美国加州当地时间2020年10月12日凌晨,在斯坦福大学,有两位老人步履蹒跚来到邻居、时年七十二岁的保罗·米尔格罗姆家门前,对着门边的对讲机说:“保罗,我是罗伯特·威尔逊,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一同来的是威尔逊夫人。过了好一会儿,米尔格罗姆似乎才接受了这一重大新闻,他平静地答道:“哇!是的,好吧。”
威尔逊是米尔格罗姆的恩师,是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共同获得者。“第二”,是说威尔逊尽管在拍卖理论上是“骨灰级”人物,可他有学生以他的拍卖理论为基础,开展新的研究,早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者,也源于威尔逊和米尔格罗姆开创性地运用拍卖上的“第二理论”,解决了诸如石油勘探租约、工业化学品、频谱等拍卖中的难题。
从公元前七百年的古巴比伦时期拍卖方式萌生以来,到如今主要形成四种方式: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一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秘密地写下自己的报价,拍品由报价最高者得,并且支付自己所报价格;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秘密地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的价格。
这次能获奖,主要源于威尔逊和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了“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理论,即“第二理论”;还有开创了“同时向上叫价拍卖”机制等。
他们何以对“第二理论”格外热衷和看好,能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呢,这源于威尔逊早年时一次爬山。在攀越大山中,善于思索的威尔逊突然萌生一种想法:人生和事业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关于自我的,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卓尔不群,从而实现自我,获得幸福。第二座山,则是关于别人的,或者说是关于“失去自我”的,即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宁可“失去自我”。
人生和事业的这两座山,第一座讲个人自由,第二座讲责任、承诺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第一座讲独立、自我激励,第二座讲彼此联系、互相依赖;第一座讲自我的成长,第二座讲忘记自我;第一座讲获取能量,第二座讲无私奉献。
第一座山是基础,第二座山更具社会意义。正是这样,威尔逊和学生提出的“相关评价”“联系原理”,以及开创出的“同时向上叫价拍卖”机制等,皆是摒弃孤立、机械、僵化地看待经济现象,而是以“相互关联”“彼此联系”的思维,来思考和驾驭纷纭复杂的经济世界。
在威尔逊他们看来,拍卖更重要的意义是将资源匹配给更适合的人,将重要的货物和服务授予最有能力使用或管理它们的竞买人。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因为要考虑到他人报价,所有竞拍者都会诚实报价,也就是自己对拍品的评价多高,就会报多高的价;而在“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竞拍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报价也就远远低于自己对物品的真实评价水平,即停顿在“第一座山”上。
正如在颁奖辞中写道:“他们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了拍卖理论,并发明了拍卖的‘新形式’。”“他们运用自己的见识,为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设计出新拍卖形式。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也就是说,他们的拍卖“新形式”,不仅是当事双方,更是社会范围内的互利共赢。
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接到诺贝尔委员会的通知时,威尔逊也一度以为是个垃圾信息,甚至将家里的电话拔掉,委员会不得不转而联系威尔逊的妻子。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在为社会作贡献时,压根儿就没想,能得到多么大的回报。
他们勇于攀爬人生与事业的“第二座山”,重视“第二”高价格,特别是威尔逊甘做人梯,做继学生之后,即“第二”的诺奖获得者,足见“为了别人”,威尔逊脱俗不凡的精神境界和品质。
发表于《当代老年》2021年4期
字数:1495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期1栋2202室
电话:13135997369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