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北踏春•26

(2014-03-25 00:36:47)
标签:

hathersage

顶上风景区

春景

stanageedge

实拍

分类: 驴影浮光

莺歌相闻远近,

山花迷眼高低。

层峦递进浓淡,

云天笑谈古今。

峰区的风景就是一首英格兰的牧羊曲,悠扬飘渺,穿梭在草木之间,外乡人用不着听清那些悱恻的歌词就早已视觉模糊,脊梁过电。

英北踏春•26

P1

 

经摄影达人太阳宇宙生命博友留评指教和点拨,对P1做了剪裁处理,效果大有改进:

英北踏春•26

心得:拍摄时现场光比过大造成原图天空部分过曝,构图上产生“漏气”的缺陷,剪裁后画面显得紧凑了很多。再次感谢博友不悯赐教!

教训:按快门的时候切记不可贪多,做好小学一年级的减法。晨昏时天与地的光比比较大,最好用中灰渐变镜,如没有,就要注意曝光值和取舍。 


说不清这块现在看来祥和静谧的山地在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血腥的杀戮,一个文明是由无数个野蛮缔造的。

英北踏春•26

P2


又是一段半腐朽的树桩,披上青苔后竟扮出几分可爱的感觉,就叫它“翠尸”吧。

英北踏春•26

P3


粗枝如牖,细梢如纱。择地向阳,点豆种瓜。

英北踏春•26

P4


虽然背上背着双肩背、手里端着350D,但心情就像是赶着一群牧归的牛羊。

英北踏春•26

P5


只顾着抬眼望远,脚下差点儿被这根烂家伙绊一跤。

英北踏春•26

P6


翠绿的山峦先是被树木分割成大块,然后再由齐腰高的石垣细分为小块。

英北踏春•26

P7


乱作一团的灌木。拍这种片子一定要注意镜头,因为特别近的枝条在取景框里被虚化而容易被忽视。曾经有一个偏光镜就是这么不小心被戳破的。

英北踏春•26

P8


远观峰区的地貌与我国的黄土高原“对面闻歌唱,拉手得半年。”有些类似,只是这里黄土不露天,植被好得多。

英北踏春•26

P9


 找到了一片金雀花,原来是英国土生土长的灌木,难怪著名的“金雀花王朝”就是以其命名的。

英北踏春•26

P10

 

金雀花:学名:Caragna fruten,英文名:Gorse,中文别名:锦鸡儿、黄雀花、土黄豆、粘粘袜、酱瓣子、阳雀花、黄棘、生血草(云南)、一颗血等。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高数尺,丛生,枝条细长垂软;托叶常为三叉,有柔刺;花生叶腋,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

金雀花属大灌木,极耐修剪,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修剪成各种形状孤植;也可以密植成背景,借以烘托其他观赏植物;还可以种植在栏边墙角任其自由攀缘;更可以成片种植,修剪成低矮的色块。

 

网络资料:

“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的绰号,据说若弗鲁瓦喜欢在帽子上插一支金雀花作为装饰。十五世纪中期,约克公爵理查将“金雀花”冠为姓氏,此后“金雀花”被作为安茹的若弗鲁瓦家族的代名词。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十二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外,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个家族因为王位争夺于十五世纪后半叶爆发了“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统治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都是在此期间根据哥特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会议、嘉德骑士勋章制等参政护法形式也皆源于该朝。此外,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包括伊顿公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然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百年战争”便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这里有一个大而深的土坑,土坡上有几处构建过建筑的痕迹。这荒郊野岭的谁会来呢,谈恋爱都没必要跑这么远的道儿。

英北踏春•26

P11


其实也远没到不见人间烟火的地步,还是怪这里人口不太密集的缘故。

英北踏春•26

P12


走着走着来到一道道石垣的跟前,这时觉得这些青苔斑驳的石垣在斜阳中特别有一种怀古的味道。

英北踏春•26

P13


从曼彻斯特坐火车过来时沿途就注意到了遍布在山丘和山谷间的石垣,层层叠叠、往往复复。

英北踏春•26

P14

那时就想,如果有人闲心大发能把顶上地区全部的石垣长度测量下来,兴许就可以申报一个新的吉尼斯纪录,而且长度绝对不会比现存长城的长度短。

英北踏春•26

P15

这些石垣同样也很有历史了,据说最早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英北踏春•26

P16


现在的英国人活得真是太低调了,起码可以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啊,上进心比韩国人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英北踏春•26

P17


一脚高一脚低地走过来的小路,虽然路面很凌乱,但明显具备路的特征。

英北踏春•26

P18


这是拦路的母夜叉吗?原本一门儿心思想着撞见一个剪道的李鬼的。

英北踏春•26

P19


想来在这样的草甸上围起石垣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轮牧,当一块草地被羊群啃得差不多了,就把牲畜们赶到相邻的另一块草地,原来的草地闲下来生养生息。

英北踏春•26

P20


当然首先要有足够的牧场面积,早就听说内蒙的牧场已经处于过度放牧的状态了。其实智慧的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知道杀鸡取卵的后果了,比英国人早很多。

英北踏春•26

P21

 

正在无聊地准备打道回府下山吃饭时,忽然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国家地理”的画面嘛。


回来查了一下,原来叫“斯塔纳奇悬崖”(Stanage Edge),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英北踏春•26

P22

 

斯塔纳奇悬崖(Stanage Edge)是峰区里的一座粗砂岩悬崖,英国最著名的户外攀岩场地之一。悬崖的北部高峰即为德比郡和谢菲尔德南约克郡之间的边界,最高点海拔458米。

昔日斯塔纳奇悬崖地区曾是一座采石场,其所生产的石磨盘行销于整个英格兰。随着近代工业的科技进步,石磨盘走下历史舞台,这里的采石场也停止了开发,现在仍然可以在山坡上看到零星散落的石磨盘点缀在充满野性的风景之中。

此外,半山还有一个石洞,不知哪位附庸风雅之士将其命名为“罗宾汉之洞”(Robin Hood's Cave)。

 

拉近点细瞧瞧,近九十度的悬崖峭壁,的确是勇者逞强的好地方。

英北踏春•26

P23


心里一再提醒自己,今天运气真好,一路有一搭无一搭放羊的心情走上来,最后却无意中逮到一个大腕明星。嗯,这可要支起三脚架踏踏实实捏几张再论吃饭的事儿。

英北踏春•26

P24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英北踏春•25
后一篇:英北踏春•2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