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最阳光的地方(五)•移动的荒丘
标签:
丹麦风景风俗海外建筑旅游情感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实拍 |
分类: 驴影浮光 |
丹麦日德兰半岛北端小镇斯卡恩的第二处自然奇观位于该镇西南约15公里处,丹麦语叫做Råbjerg Mile,直译为“米勒荒山”,窃称之为“移动的荒丘”。
大巴从斯卡恩开出不久就停在了一片荒郊野岭之中。当时接近傍晚时分,太阳已经开始西垂,四周的荒丘上长满了野草和灌木,既没有秋天的金黄,也没有夏日的浓荫。四野寂静无声,连鸟都不愿意从这个荒凉到极顶的地方飞过吧,与绿色覆盖的丹麦其他地方大相迳庭。
斯卡恩之行最后的一幕真的有什么精彩或令人惊奇之处吗?
冷寂的荒山默默无语,像是一位抖包袱前死板着面孔卖关子的说书人。
P1
米勒荒丘长宽各约一千米,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高约40米,共有总量400万立方米的沙子,是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移动沙丘。该沙丘约于300年前生成于日德兰半岛西海岸的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k)沿岸,沙丘在常年不断的风力推动下每年向东北方向移动18米。这座移动的庞然大物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曾给当地人的生活特别是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当年它一度绵延七公里之长,移动速度也比现在快很多。十九世纪后,丹麦当局开始允许民间开采和销售沙丘的沙子,并开始在沙丘周围种植草木。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沙丘的移动的速度才基本得到控制。但作为一处可供游人观赏的自然景观,还是很有观赏价值的,每年到访的游客约有25万人。
登上山丘的半山,还不明白为什么它会移动或正在移动,但有科学家推算:公元2200年前后米勒荒丘就真的会如同一条入海的“沙牛”没入东临的卡特加特海(Kattegat),从此无消息了。
P2
走到这里还没感觉有什么风,也许今天是荒丘难得停下来喘一口气的日子。三百多年走过来,一路辛苦啦!
P3
高纬度的夕阳和沙丘的落差将身影拔高了许多,满足一下虚荣心。
P4
西边的落日垂死前还不甘心,奋力挣开云朵向人间撒下最后的张狂。
P5
P6
不知在迈出哪一步之间,脚下的沙子忽然被狂风吹得满地狂奔起来。难道四时不断的大风只是对着沙丘吹?!
P7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风沙虽然在满地飞走,但并不曾扬起、迷住眼睛或吹进嘴里什么的。沙子飞行的高度最高约20-30公分(膝盖以下),这还真是有些奇特呢。后来丹麦语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这里沙粒的重量比较大的缘故。
P8
P9
风每天这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吹着,而且总保持一个方向,沙丘的移动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后面可以再加上一句:风吹山移。
P10
看到这么奇异的风景,同学们情不自禁纷纷抓紧拍照留念。
P11
有同学感叹说,简直像是登上了月球,但月球上哪儿来的风啊!清楚记得,阿波罗十一号登月照片中迎风飘扬的美国国旗至今仍是学着们质疑NASA这个人类壮举最无可辩驳的证据。
P12
前面就是海拔四十米高的顶峰了,感觉每一步迈起来都这么艰难。
P13
咫尺天涯
P14
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哲学的范畴。
P15
下风口的一面仍是显得风平浪静,只是坡顶的沙子不断往山下出溜。
P16

上风口的景色多少有些险绝。
P18
在风力最大的峰顶想拍一张风沙暴走的实景,身子被风刮得站立不稳,片子花得惨不忍睹,对相机的伤害也大。
P19
背风处的地面花纹
P20
东面的海岸就在不远处,湛蓝的大海才是荒丘最终的归宿。
P22
P23
风在吼,绝顶的风光在召唤,当然要继续攀登。
前面同学在沙滩表面留下的脚印很快就被风刮平了,可见威力之大。
P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