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丹麦风景风俗海外建筑旅游情感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实拍斯卡恩画 |
分类: 驴影浮光 |
大巴车在斯卡恩港口附近将我们卸下,然后大家徒步边浏览斯卡恩小镇的街景,边向斯卡恩画派的博物馆走去。
虽然云朵仍是很多,但天气还算晴好,暖阳中有一种微醺半醉的感觉,虽然午餐并没有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连一罐可乐都是无糖的。眼中的景物像是一块慢慢融化的奶油巧克力,感觉眯起眼睛“虚”着看,偶尔让视觉跑一点儿焦更舒服。别担心,镜头中每张片子的焦距还是对得很准、很实的,拍虚了的不会贴出来献丑。这十几分钟的静谧和空白似乎是为欣赏一场特别的视觉艺术大餐而做的铺垫,心情由刚才海岸边的喧嚣、亢奋和激情逐渐转为平和。
如今,斯卡恩的港口已经十分现代,但并不十分繁忙。逆光中的乱云有些撩眼。
P2
由于已经过了旅游旺季,即使是充满午后阳光的咖啡座也是空空荡荡。
P3
咖啡馆门口的这个雕塑够雷人,估计也是从渔船上卸下来的。
P4
这一带的餐馆和咖啡馆生意更清淡,夏季保准坐满了红男绿女。
P5
这么大的冰激凌店,想必夏天门口也是围满了涂抹着五颜六色冰激凌脸谱的孩子们。
P6
ANKERHUS,直译就是“锚屋”,一切离不开船和捕渔业。
P7
这里就算是斯卡恩小镇的中心了,一个小广场,周围几家超市、时装店和邮局等商业服务设施。
P8
斯卡恩的民居
P9
P10
私家花园里的大理石雕塑,可以看出斯卡恩居民十分热爱生活和艺术,他们未曾忘记这块土壤上曾经养育了大批艺术家。
P11
窗前也是花影婆娑
P12
P13
斯卡恩画派博物馆的外观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其中的藏品却价值连城。
P14
斯卡恩画派的活动时期从1870年到1930年前后,鼎盛时期是世纪相交的前后各十年。斯卡恩画派指的是在这一时期聚集在斯卡恩地区的一个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创作团体,其成员来自丹麦、挪威、德国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他们聚集到这个偏僻的小渔村作画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的光线条件十分优越,因而他们的作品内容大多是以室外的风景、当地渔民的生活为主,色彩丰富而强烈,风格写实。
斯卡恩画派的画家们最擅长描绘大自然、身边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渔民劳作的画面。最先于1873年夏天来到斯卡恩的是卡尔•麦德森(Karl Madsen),而画派中影响力最大、最为世界所知的是彼得•科耀(P.S. Krøyer)、 克里斯蒂安•库罗(Christian Krohg)、霍勒•达克曼(Holger Drachmann)、劳瑞茨•土克森(Laurits Tuxen)以及米凯尔和安娜夫妇(ægteparret Michael og Anna Ancher)。斯卡恩画派隶属于西方现代画派的一个分支。
斯卡恩画派的画家们主要活动的大本营是伯云东饭店(Brøndums Hotel),一个当地优雅的小旅馆,老板就是安娜的父亲。画家们食宿在这里,并常以自己的画作抵偿食宿的费用,因而饭店的酒吧中挂满了斯卡恩画派的作品。现在这些画作以及酒吧的复制品已经搬迁到斯卡恩画派的博物馆中。
博物馆前的花园里安放着斯卡恩画派中最著名的两巨头科耀(右)和米凯尔(左)的铜像
P15
另一位画家劳瑞茨•土克森
P16
后院中安娜的全身铜像
P17
科耀的旧居,现在是博物馆的咖啡馆。
P18
科耀作画的小屋
P19
从博物馆花园看伯云东饭店和克里斯蒂安•库罗的石像
P20
伯云东饭店正面
博物馆中陈列的伯云东饭店酒吧的内景,当年斯卡恩画家们聚会的场所。屋子上方挂着一圈斯卡恩画家们相互绘制的肖像画。
P22
P23
博物馆为我们一行安排了讲解员,她的讲解十分专业而生动透彻。
P24
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斯卡恩画派的画作
P25
画家们在酒吧内打牌的景象
P26
《渔夫之死》是米凯尔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他画了八年才宣告完成,可见是倾心的力作。
P27
画家笔下的斯卡恩渔民形象
P28
劳斯•克鲁斯,一位当地普通渔民,很多斯卡恩画派的画家都绘制了他的肖像。
P29
P30
P31
P32
画家们笔下的难破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渔业生活的艰辛和风险。
P33
P34
画家们的另一个共同爱好和和活动是狩猎
P35
P36
安娜的母亲和姐妹们。我们的讲解员是不是也很优雅?粗重的丹麦语从她嘴里弹出来也显得充满艺术氛围。
P37
挪威出生的彼得•塞维林•科耀(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年7月23日-1909年11月21日)可称为该画派的非正式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出生地挪威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当时挪威还未从丹麦独立出去)后,1864-70年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73年因成绩优异而获得金质奖章和一大笔奖学金。此后,他居住在丹麦的Hornbæk,并多次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行,后留在在巴黎继续学习绘画。1882年他在巴黎遇到米凯尔夫妇,随后随同他们一起来到斯卡恩,科耀随即就被这个小渔村迷住了,后半生几十年的夏天都是在斯卡恩度过的(冬季住在哥本哈根)。1889年他生日的当天与巴黎美术学生玛丽亚(Marie Triepcke)结婚,其后的两年时间两位新人一直在意大利旅行度蜜月。1894年后两人回到斯卡恩定居,科耀的大部分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他在斯卡恩夏季傍晚的海滩边不知消磨了多少时光。而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科耀罹患上了狂躁症。1900年以后他的病情日渐严重,这对玛丽亚和这个小家庭打击非常大。玛丽亚为了逃避这个现实,开始经常单独旅行。她在1902年的意大利旅行中邂逅了瑞典年轻的作曲家胡戈。胡戈很早以前就是玛丽亚的崇拜者,并一见倾心地开始追求玛丽亚并最终导致科耀和玛丽亚于1903年离异。开始时科耀还幻想玛丽亚能回心转意回到他的身边,但当他得知三年后玛丽亚产下她和胡戈的孩子后,科耀彻底绝望了。从此他的健康每况愈下,频繁住院。为了抑制他日益严重的狂躁症,医生给他服用了大量含水银的药物,最终他在1909年11月的一个冬夜孤独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他的画作在生前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为他带来大量财富。其画风受到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时他是著名才情洋溢的“快枪手”,据说在一根雪茄烟的工夫就可完成一幅油画。此外,他也是一位摄影家,因此对图像瞬间的把握十分独到。
《斯卡恩沙滩上的篝火》(1906年,Skt. Hansblus på Skagens strand),科耀晚期的著名画作,左侧中央身穿黑色长袍的是画家本人和他的女儿。其左后侧是科耀想象中的前妻和其后任丈夫瑞典作曲家胡戈•阿尔芬(Hugo Alfven)。这幅画表现了画家晚年复杂的心理活动。
P38
晚年壁炉前孤独的科耀
P39
科耀隆重的葬礼,他的坟墓就安放在斯卡恩镇中心的公墓中,可惜这次无缘瞻仰。
科耀的名作,落日余晖中走在斯卡恩海滩上的安娜和玛丽亚。
P41
科耀在鼎盛时期为妻子作的全身像。玛丽亚曾被认为是当时全丹麦最时髦、最漂亮的妇人,他的后夫胡戈也正是从这幅绘画中迷上玛丽亚的。他们的结合对所有科耀的崇拜者、研究者、甚至全体丹麦人来说都是永远的痛,因为科耀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如同法国的莫奈、荷兰的梵高和西班牙的毕加索。在这幅画中,科耀巧妙地利用拖地裙将玛丽亚的下半身比例加长,使她的身材看起来格外窈窕动人。
P42
局部。原作十分精彩,淡黄色的衣裙颜色和层次十分丰富。
P43
最后,就在斯卡恩的小火车站与这座美丽的小镇作别吧。
P44
车站和站台。待续。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