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北河》二十.修改《拳王南枝师》及有关黄*哲等之事
(2023-02-05 09:16:01)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收藏文化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揭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哲是陈芳男的同乡, 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陈芳男在故乡读小学时他就是圩埔小学的老师。也可以说是他文学上的前辈。
陈芳男为林晚霞修改的《烟霞传》出版后, 黄*哲老师看到这本书, 于二零零八年一月初, 也是农历丁亥年(猪年)的腊月初,联系了陈芳男, 他拿出了一叠书稿,要陈芳男帮他修改, 并要陈芳男像《烟霞传》那样为他写篇序。
陈芳男把《拳王南枝师》的全部书稿修改好后, 按要求写了篇序:
这是一部关于武侠的通俗小说。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武术,上可保家卫国,下可强身健体;于外,可以为他人救死疗伤,于己,可以使自己修心养性。崇武,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中华武术中的武德,更是其精华中的精华。弘扬中华武术这一文化遗产,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必要的,也是应该而且值得提倡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拳王南枝师》这部通俗武侠小说,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了有益的推广、尝试与探索。作者黄*哲、蔡汉*,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武侠小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中国大陆以后,几十年来持续不衰,它之深受国人的喜爱,于此可见一斑。
也许有人会说,以金庸为首的新武侠小说出现以后,如果没有能与他们一比高下的武侠创作,大可不必再多此一举了。这就有如说,有了李白、杜甫的诗,其他人就不必再去写诗了;有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其他人就不必再去写散文了……但是,我们的民族,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人民,除了李白、杜甫, 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还是需要许许多多的诗人、还是需要许许多多的散文家的……所以,虽然有了金庸们的新武侠小说,我们也同样需要更多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武侠作品。花园里虽然有了美丽娇艳的牡丹、玫瑰、金菊……但同样还需要其他的青枝绿叶,需要其他的花花草草……因此,这部书的存在,就完全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从某一角度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它与金庸们的新武侠创作不同,才更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拳王南枝师》与金庸为首的新武侠小说在艺术形式或风格上是不同的。
金庸们的新武侠创作是属于浪漫主义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创作纯属虚构,完完全全是由想像而派生出来的,其人物都是些脱离社会生活现实,天马行空式的人物。
《拳王南枝师》则是扎根于潮汕现实社会的土壤,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也就是说,它的故事来自潮汕民间传说, 陈南枝实有其人、实有其事,书中的陈南枝这一艺术形象是有其原型的。
金庸们新武侠小说中武侠人物的武功,都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因而也是无法学习的,而《拳王南枝师》中的武功,一招一式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武术中具体实用的武功,是中华武术这一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它适用于全民健身练武,适用于任何人用之于锻练与实践,而并非那种神话式的脱离人间实际的虚幻武功。
《拳王南枝师》中所涉及的青草药典,在中国大地上都可对号入座采到;里面所涉及的拳头药方,也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而新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青草、药物大体都是些世上所无的东西;同样, 金庸们新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药方,也与实用价值基本上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
《拳王南枝师》是属于通俗化大众化之武侠小说, 是适用于全民阅读的浅显、明白、晓畅的通俗文学作品,所以,它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更为丰厚的群众基础。我认为这就是《拳王南枝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拳王南枝师》的另一价值在于:它是潮汕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长篇武侠通俗小说, 它的问世,填补了潮汕长篇武侠创作的空白,它必将在潮汕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具有浓郁的鲜明的潮汕方言特色, 是《拳王南枝师》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拳王南枝师》因为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而再创作的,因为它是扎根于现实的,所以,浪漫主义方面的想象与描写较少,相对来说这就显得较为平实,缺乏较大的波澜。作为一部长篇武侠创作,书中对情戏的描写也比较缺乏,这多少使这方面的艺术光彩稍为逊色。我衷心希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这方面的不足能得到充实。
二零零八年一月七日草于枫江之阳
(原文发表于《拳王南枝师》一书/中国文艺出版社/二零零八年一月出版)
陈芳男在序中尽量抓住书中的闪光点, 加以渲染弘扬肯定, 最后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只有简约概括或一笔带过。
陈芳男把修改好的《拳王南枝师》书稿和自己写的序交给黄*哲老师。黄*哲老师是长辈, 他找到陈芳男, 陈芳男认为是看得起他, 当然, 是无偿义务的。后来, 《拳王南枝师》印刷出版, 黄*哲老师在揭阳特美思大酒店搞了一个《拳王南枝师》首发式,邀陈芳男去参加。
陈芳男拿到《拳王南枝师》样书, 翻开后, 才知道序是别人写的(据说是署一个大官或大名人, 但绝不是作家), 陈芳男写的序被改成了《读〈拳王南枝师〉札记》, 放在序的后面。而且末段关于此书简约概括或一笔带过的存在缺点或不足也被删去。这也无所谓, 陈芳男认为: 物合主人意, 便是好文章。
后来, 黄*哲老师找陈芳男买一个书号, 是代为他的朋友蔡和*出诗集的。许久以后,陈芳男在某报上看到一篇写蔡和*诗集的序文, 这个作者是揭阳作协的。陈芳男于是询问他, 了解到蔡和*的诗集已出版。于是打电话给黄*哲老师, 叫他送样书来让陈芳男寄给出版社。原来蔡和*的诗集改了书名, 和原来报的不一样。黄*哲老师不同意, 两人因此事有矛盾, 所以就卡住了。黄*哲老师不想解决问题, 他对陈芳男说: 你别管。看他后面被出版社怎么罚?陈芳男又打电话给为蔡和*诗集写序文的作者, 告诉他转告蔡和*:送样书给陈芳男转寄出版社, 改书名的事由陈芳男叫出版社妥善处理。黄*哲那边就不用去管他了。
蔡和*叫蔡汉*拿了样书送给陈芳男。因此, 陈芳男和蔡汉*由此认识。蔡汉*叫陈芳男介绍他加入揭阳作协, 陈芳男自然是欣然答应的……
二零二三年二月三日下午草于无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