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北河》五.缶灶渡口与仙师古庙及揭阳楼
(2023-01-28 14:15:46)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收藏文化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南北向的西二路交接着东西向的沿江路。榕江北河从上游的西北方一路下来到了斑浦港骤然向东一拐, 然后又缓慢地一路向南而去。所以东西向的沿江路在斑浦港往西南方倾斜一直通到市区的揭阳楼。西二路的西边是中国人民银行宿舍区, 再过去中国人民银行宿舍区往西又是一片早就已建好已住人的住宅区和在建的一线江景房住宅区, 再过去是揭阳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支队, 然后又是阳光水岸住宅区……中间是东西向的沿江路, 沿江路南边是北河北堤的长廊公园。长廊公园的石栏杆外边, 是缶灶码头(共有左右二座),再往西是一艘游船, 上写:揭东区龙舟训练基地。 龙舟训练基地往西是揭阳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支队的水上码头。在龙舟训练基地与水上码头之间有一株大榕树, 这就是原来的缶灶渡口, 江的对面(南面)是渔湖的南厝渡口。再往西是缶灶仙师古庙。原仙师古庙在阳光水岸的位置, 建城后迁建于临江水边沿,仙师古庙的 《重建仙师古庙志》这样写道:
原缶灶仙师古庙是一处古迹, 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古庙位于缶灶渡口, 面临榕江, 下山虎格局。仙师爷神威灵显, 有求必应, 香火鼎盛,邻近沿海各县船民来揭阳都来祭拜。由于城市建设, 揭东县城与揭阳市区贯通修筑护堤路, 古庙必须拆迁。重建仙师古庙位于堤路外原古庙正前方, 建筑面积八百平方米, 前拜亭后大殿两厢四个房间, 庙宇流光溢彩, 双龙献瑞, 双凤富贵,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内供达摩仙师、弥勒佛、天后圣母。工程于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农历二月十六日动工, 二零一八年岁次戊戌农历四月二十五日竣工。投资四百多万元,由登岗张锐平古建筑师承建。
古庙重光, 浩浩神恩,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申张善举, 勒石留芳。
仙师古庙的西边据说是龙洞。这里水流湍急, 漩涡连着漩涡, 漩涡相连中水底不知隐藏着什么秘密与玄机……据说龙洞就是在这里的水中……关于“龙洞”民间流传着一个遗闻轶事:
榕江北河的下游有一个龙砂乡。公元一五四四年,明世宗十四年冬, 龙砂乡民始建祖祠,奠基施工之时,在地基下面挖出了两瓮金鼓铜钱,众人惊喜之余,决定用金鼓铜钱作为龙鳞造两条龙舟,以取其灵气。钉龙鳞时,最后发觉少了三个金鼓铜钱, 众人四处寻找不见,偷铜钱的木匠终于带着自愧的心情最后把铜钱交了出来。
两条龙舟造毕,一条漆上乌漆成为乌龙, 一条漆上红漆成为红龙,一乌一红活龙活现。
翌年四月十四日辰时乌红两条龙舟首次下水, 从龙砂乡划往枫江口,岸上观众见此两条活龙活现的龙舟,无不拍掌赞叹。自此始, 龙砂乡的乌红两条龙舟每与邻乡邻镇比赛,无不大获全胜,因而被远近誉为“江中无敌神龙”。
龙砂乡民为了增进与邻乡邻镇的友谊,认为不能每次比赛都获胜。众人于是献策,决定在两条龙舟的舟腹首尾各钉上两条板凳,以增加水下阻力从而使龙舟行进的速度慢下来。
于是, 众人同意按这个设想去做,可是出乎意料之外, 比赛时, 这两条龙舟行进的速度不但没慢下来,反而比原来更快。乡民认为龙舟舟腹首尾各钉上两条板凳,是龙长出了四只脚……
一五七四年五月初三中午, 龙砂乡民古溪嫂到溪边踏头(河埠台阶)洗笼椅脚(蒸粽子的炊具),看见这两条泊在龙砂乡祖祠前的龙舟在吃溪边的竹叶。古溪嫂回家后告诉丈夫古溪说,你知不知道龙舟是活的,我竟看见它们在吃溪边的竹叶。你以后要到乌龙掌舵时,千万记住系上我当年出嫁时的腰裙。古溪说好。
五月初四中午, 这两条龙舟从溪中划出榕江比赛, 古溪系上他老婆的腰裙上乌龙掌舵。出发时本来天气睛朗,但乌龙刚出江口,骤然间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继而电闪雷鸣,暴风急雨迅猛而至。三声锣鼓响过, 乌龙沿江飞奔,疾如飞矢,奔向江上游的龙洞直钻了进去,舟上三十多个青壮年顷刻间尸骨全无,唯有古溪的尸体被抛在龙洞外边。
噩耗传来, 龙砂乡民尽皆惊骇, 乡民们火速奔到出事地点,收古溪的尸体安葬在龙洞边。据传说,乌龙钻入洞后不久, 有人发现大皮鼓在距龙洞很远的锡场镇潭角的虎洞浮了出来,人们传说:假使乌龙上有一个掌舵的人, 乌龙从龙洞钻进去后一定会从锡场镇潭角山脚边的虎洞出来, 三十多个青壮年也就都会活着。因古溪身上系着他老婆的腰裙而亵渎了神龙,故进不了龙洞。
每当三伏炎热天,人们在龙洞周围还经常会听到从洞里传来龙舟鼓声和呼喊声:扒啊扒,少个掌舵老师傅。
后来, 玉港童谣唱道:红龙红酣酣, 乌龙钻入洞,白龙走去挽,哪知不回返。
从此以后, 龙砂乡民造龙舟红黄青白敢造,但再也不敢造乌龙了。每年龙舟下水前,都必须到龙洞祭拜,以祈求平安。
乌龙钻入洞以后, 龙砂乡民为纪念在乌龙钻洞时遇难的人,改为五月初四提前过端阳节,因当年是闰六月,计算到七月十四日刚好是一百天,所以龙砂乡民的中元节也改在七月十四日提前过。自从更改之后, 龙砂乡从此年年财丁兴旺……(说明:此文根据《揭阳县曲溪区志》一九八七年油印稿, 二零零九年十月整理改写;原文发表于《榕江》文学杂志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出版。)
陈芳男童少年时体弱多病, 他记得父亲曾带他从缶灶渡口下船, 坐渡船过渡到渔湖南厝村找医生问诊。记得在南厝渡口上船后, 走了一段田间小路, 于是进入南厝村, 找到医生家看病、问诊、开方、取药。
陈芳男已不记得当时看病、问诊、开方、取药的具体细节, 但他记得他小时候是寒胃病。患病时口流清涎, 止也止不住, 胃里翻江倒海, 难受得不行!不然的话, 百忙之中的父亲(当时陈芳男的母亲已亡故)也不会带他过渡去异地看病。其实, 患病时只要用很多生姜丝煎油炒姜饭使饭又热又香又麻又辣吃下就好了,这也可能是缺油少肉饿出来的病?反正陈芳男只记得父亲只带他去过一次南厝村看病, 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了。
从仙师古庙顺江堤往西走, 就走到军民码头。军民码头属于原东山公社龙石村的地界。
据陈旭锐先生著的《渔湖都见闻录》中所作介绍《渔湖渡口概述》:旧寨渡:旧寨村至曲溪龙石村,渡权为旧寨村所有。
龙石村以前是曲溪公社的,后割给东山公社。龙石村地界有地方驻军, 所以建了这个军民码头。原来的旧寨渡是不是现在这个军民码头?待考。
据说军民码头主要是油轮在此卸货, 然后把油输送到粤东各地……
揭阳县原东山公社在揭阳建市时全部划为市区, 开头叫东山区,揭阳市政府以及市府各局的办公大楼都在这个东山区。后来东山区撤销, 并入榕城区。当然龙石村也就理所当然属于榕城区的地界了。
军民码头西侧是气象自动观测站,东侧有一座公厕, 这座公厕是整个揭东江边长廊公园所有的公厕中最干净的。这主要是建筑时的高质量高水平: 内中没有积水, 到处干净卫生。军民码头对岸是渔湖的万达广场,万达广场现在属于榕东街道办事处管, 当然榕东街道办事处也是榕城区的地界。
万达广场周围是在建的未竣工的万达公司的汇金公寓的高楼群……从军民码头顺江堤再往西直线走约五百米, 北河逆向往南一拐……左边是汇龙湾高楼区, 内中也有别墅区……这是揭阳市的豪华住宅区;右边是揭阳楼。揭阳楼座西朝东,内中有揭阳搏物馆。揭阳楼的前面是宽广的揭阳楼广场。其实揭阳楼广场的大门也就是紧靠着军民码头, 只不过中间隔着一条大马路而已。这条大马路是揭阳市区的东入口。
陈芳男渔湖有一个宗亲陈章, 是民营企业的大老板。他就买房住在汇龙湾。今年盛夏,陈芳男在江边锻炼时遇到他,他说他住在汇龙湾。陈章的老板究竟有多大?陈芳男也不清楚。陈芳男清楚的是这个渔湖宗亲只要宗族中有建设项目或庆典活动, 陈章都是出资十万八万赞助;那天陈芳男在江边锻炼时遇到他时,他对陈芳男说: 我在南澳岛也买了一套房, 周末我就开车去南澳, 住一晩或两晩, 那边的气候特别凉爽!
初秋, 陈芳男到渔湖祭祖, 碰到陈章的儿子, 陈芳男问: 怎么不见你爸?他儿子说: 两月前走了。陈芳男大吃一惊!问: 怎么走的?答: 他摔了一下, 就走了。因为摔到命脉。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活蹦乱跳的一个人, 说走就走了!丢下那么大的财产、家业!
真是一样生注百样死啊!陈芳男觉得人生确实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变数!
陈芳男每天晚上到江边走路锻炼, 往西走时一看到汇龙湾那亮着灯光的字样, 就想到陈章的死, 楼在而认识的人已亡!不由生出许多惆怅!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四日草、十月十五日修订于无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