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

(2014-12-04 15:42:00)
标签:

文化

临淄

齐风

齐文化

白冰

分类: 文学评论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

——漫谈憨仲与其《泱泱齐风》

牧童

 

二零一四年十月七日夜,QQ空间。

憨仲:老哥好!请准备好两千字左右散文三篇和简介三百字发给我。

大江东去: 这些行不行?来一个书评小辑,推介新人可好?

憨仲: 很好。别忘了评论我的《泱泱齐风》。

大江东去: 可以,一言为定。

憨仲:拉钩。

大江东去:拉钩!一言九鼎。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收到《东方散文》杂志社寄来的《东方散文》二零一四年冬季号,翻开杂志,《陈镇朝小辑》三篇书评刊发其中。我这才猛醒, 这段时间忙晕了,别说写《泱泱齐风》之评,就连读都没去读呢?一种负债感即时压迫着我的心头,一言既出,差是要交的, 不管多忙。

《泱泱齐风》, 顾名思义, 所写无非地方文献。但当我研读此书之后,我对于作者的敬佩之情马上油然而生。这种专注于一个地方文史,且孜孜以求,跋涉历险地挖掘,并将历史、现实、民间传说、个人感受, 揉合于一体的行文,表现出作者并非那些一般化的舞文弄墨者,而是一个思考者。这一点相当重要,这也是评判一部作品高下的分水岭。写作,能否成一家之言,这是每个写作者都应当追求的。而《泱泱齐风》在立意上行文上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上艺术上的造诣,已在向这个分水岭跨进了。

若说《泱泱齐风》无非地方文献,其实也不精确。

齐,战国七雄之一。齐、秦、楚是当时的三个超级大国。齐地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但是,齐地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是当时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特别是手工业科技中心。是冶金业中心(主要是炼铜、炼铁),制车业中心,制陶业中心,漆器制造中心,铸币中心……东方奥林匹亚中心(足球、射箭、武术、赛马、赛车、棋类起源地),音乐之都(韶乐、齐地歌舞)。齐地的纺织业自远古时代就异常发达。先齐时期,东夷人就较早发明了制陶术、冶铜术、农耕种作、原始建筑术。春秋管仲时期,齐国已具有了明确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和父子相袭的手工业职业技术教育模式。齐国的冶铁、冶铜术、建筑术、制车术、制陶术、纺织术、煮盐术都在诸侯列国中独占鳌头,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而且一直自周延至汉。

齐富有海滨,商业发达,国都临淄久负盛名,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商贾归齐若流水,临淄自古繁华——周至汉, 临淄一直是全国商业中心之一,全国最大、最富庶的工商业都市之一。春秋齐桓公时,临淄居民就有四万余户,人口二十多万;战国齐宣王时期,临淄居民多达七万余户,常住人口保守估计也在五六十万以上;到西汉初年,临淄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有户十万(当时都城长安仅八万多户),人口过百万,人物众盛而居民富足,每天市租千金,被称为全国最富庶的地方。汉朝有五都的称号,临淄是其中之一(成都、邯郸、南阳、洛阳),因此有西有长安,东有临淄的传统称誉。临淄在当时世界上也赫赫有名,可与古罗马相媲美。由上述可知,临淄齐国故城在中国古城乃至世界古城中的地位都是极高的。

,经济发达,以盐而利天下,民殷国富,是战国中期终结魏国霸主地位的始作俑者,战国中期齐的综合国力居七雄之首。只不过其最大问题在于国家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不成比列,除孙膑、田单外几乎与出色的将领绝缘,国家武风不盛,士兵骠捍不足,所以后来其霸主地位被秦取代。

必须指出的是,齐是当时全国的思想文化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几乎汇集了天下百家学说之大成者,学风极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写齐文化,就不是狭义的地方文献,而是中国大文化中的重要篇章。憨先生瞄准挖掘齐文化这个富矿,正是他的高瞻远瞩, 正是他为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锁定的远大目标。

《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其内容除了反映婚娶和爱情之外,还有人民对沉重劳役的不满,或是描写田猎和射技等。

齐风和《齐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宋代学者朱熹在《诗经·国风序》中说: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犹如我们现今所说的地方俗曲,各地的地方小调。即指风俗,风气。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

公元前542年,吴国公子季札至鲁,叔孙穆子使乐工为之歌《齐》,季札听后,赞美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限量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从这一记载中可见《齐风》曲调的壮美,并表现了姜太公开创的齐国的大国风范。

憨先生的《泱泱齐风》,就是继承了上述的齐文化传统,以壮美激越的行文,将历史、现实、民间传说、个人感受揉合于一体而写出的一部遑遑巨著。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八日夜,我在淄博的某宾馆中的一间客房里,通过老朋友白冰的引荐,认识了《东方散文》主编,当我接过他递给我的名片时,憨仲这两字马上引起了我的沉思: 痴呆老二,这名字倒有意思!观其人,倒也名实相符,一派老实憨厚相。我们三人去下面吃饭时,白冰托憨先生第二天代其陪我去观赏淄博景点。我又想: 我才真正是憨呢!身为教师,竟忘了这两天是中考的日子。白冰女儿刚好参加中考,我这不速之客不是给他添乱吗?席间,憨先生即电话联系车辆,安排行程。

第二天我才知道,开车的是王新芬女士,同行的还有憨先生的夫人刘芳,三人陪了我一天,而那几天,恰是淄博一年中最热的,气温高达三十六摄氏度。我后来又想,憨有憨福,若不是我误闯误撞在这样的日子到淄博,又怎能结识憨先生一行人呢?若不结识他,也就没有后来我加入东方散文圈,并连续到各地参加笔会,并认识了更多的各地文朋诗友了——这就是缘份。

面对分上下卷的《泱泱齐风》这样的遑遑巨著,我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没有憨先生那样的雄心与定力,去专注写一地域的文化散文。就是写了,也没有憨先生那样执着那样认真, 那样一丝不苟去冒险跋涉,何况他又拖着病体呢!

憨先生“拖着个偏瘫残障的身躯,于炎炎烈日中,于冰天雪地里,风餐露宿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途跋涉在泰沂山区、中原大地。蛮荒野岭,闪现着摇晃的身影;沟沿河畔,留下了深陷的足迹。”“东跑西颠去迷恋那些坟土堆、古遗址,这是一个离岗享清福的人所干的事吗?像这样的另类不是个神经病又是什么呢?

看到世人对祖宗珍贵遗产的冷漠,心在伤痛;看到文化遗存被当今经济大潮所吞噬,心在流血。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子孙,这大概就是我这个傻子所作所为的真正动机。有生之年能够留下这些真实的文字记录,留给人们或多或少的启迪和提示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泱泱齐风后记》摘录)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非凡之人必有非凡精神,行非常之举者必有非常之志。憨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将齐鲁文化发扬光大,拖着残躯病体,游历万水千山,痴迷的是挖掘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非游山玩水。痴心如此,非常人可比。憨先生,贯彻儒籍,旁通百家。上下卷《泱泱齐风》著成,在学术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他,独自仰面向天笑。他,一个身残志坚,具有顽强毅力与非凡意志的学者,《东方散文》在他的主持下,笔会也接二连三地办得风生水起,他不仅专注于齐文化的挖掘传播, 也为中国散文的弘扬兢兢业业地做着实事,以“非常之举” 走出“非常之道”!

2014.11.29草于隐庐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