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活若如苦海,文学亦是明灯

(2010-09-17 11:04:03)
标签:

卢钦文

揭阳市

数风流人物

报告文学

印象中的廖琪

分类: 文学评论

生活若如苦海,文学亦是明灯

——漫话陈镇朝及其报告文学集《数风流人物》

 

“生活若如苦海,文学亦是明灯”,这是我首次看到陈老师作品时,脑海立刻浮现的一句话,我认为很适合陈老师这大半生来追求文学更高境界的经历,虽我与其有雷同之处,但与之相比,我的经历又何足挂齿呢!

与陈老师相识纯属偶然,今年立夏的一个下午,陈老师来到中学生报社揭阳工作站。我孤陋寡闻,竟然不知他是我的顶头上司,省级作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揭阳文艺界的名人!他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教学文集等著作多部,我很是惊讶又激动!那一次认识陈老师,原以为他会是我们报社新报纸的重量级编辑人物,能在以后的工作及文学方面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晚辈加以指导,能够提升我的文学内涵和工作质量,一定会使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他是我们工作站的站长邀请来协助我们办新报的。以陈老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和同事很是渴望有这样的机会从而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可惜因种种因素终于不能如愿以偿,实是遗憾!但我想:陈老师始终是我的前辈,我将虚心向他请教,以求进步。

自从那一次与陈老师见面后,我们只能在网络交谈,因为他除了要教学,还有文学创作的特约任务,很忙,所以我不敢打扰他。迫于求学心切,我把计划今年出版的拙作《烛光五部曲》诗集发给陈老师,恳请他帮我提提宝贵的意见和看法,让我这个文学上的“小毛虫”能不断成长。陈老师豪爽地答应了,虽时间延后一些,但我也因此激动不已。这与第一次见面的陈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一致的: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穿着朴素,性格豪爽,谈吐自然,对文学的坚定信念与神情,还有语言表达的魅力,给人感觉是典型的作家形象!

今天闲暇之时,收到陈老师发来的即将付梓的报告文学集《数风流人物》,让我写一点文字,当是练练笔。说到练练笔,那是真的,因我从未写过正规的什么评论文字,心里没底,故而胆怯!更不敢说“小菜一碟,没问题”,也不敢拒绝,毕竟是知名作家的精品,我这爱好文学的“小毛虫”哪敢乱评说呢!但陈老师的热诚和鼓励,给这样的机会让我锻炼笔锋思维,并举了一些写评论写得优秀的作家例子给我参考,且教导“写评论一是从作品的实际,做客观的论述!一是从主观感受上渲染,则重抒情!评论也要用真情,文贵真情!”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道理!平时有些老师和大学生也常发作品请我评论,但都是一对一地进行详细之评,所评作品和论述从没有保存过,也大多是自己喜爱的诗歌体裁。报告文学集的评论,我确实是第一次,因此难免诚惶诚恐!

打开作品,光从此书命名上就有种气势恢宏、豪情奔放的感觉,让人立刻想到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书名,不论是看或听,都会给读者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让人充满斗志!

此书分为上下卷:上卷为《作家素描》,主要描述了作者所接触和认识的著名作家,他们都是乐于助人、平等待人的人物,没有架子、没有官腔、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作者记下这些难忘的往事,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描述,不仅说明了他的心胸海阔天空,而且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于启迪读者的思维;更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烦躁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急功近利;而作家的责任心和良知,就是以优秀的作品来呼唤时代,医治人们空虚的灵魂。

《农民作家本色未改——我所接触的王杏元》、《印象中的廖琪》、《黄济群的人格魅力》、《廿载师生两会面——我与中大吴国钦老师》等篇,作者虚心请教贤者和对各出色人物行为举动的真情评价,使我有深刻的领悟,这大概是其作品能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才使他有今天值得骄傲的文学成就!

下卷为《人物小记》,令我佩服的主要是细节描写。作者举实际例子,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展开描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感动的是“诚信、大公无私”,其笔触自然洒脱,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记政协揭阳市常务委员会委员卢钦文》中提到的“以人为本,信誉至上”的管理理念、“求实务实,踏实朴实”的工作作风、“参政议政,悉心城建”的责任心态、“倾心教育,不问利弊”的宽广心怀,均值得读者深思。最后概括:“卢钦文就是这样一个人,重信誉,守信用,心里装着农民工,装着揭阳市的建设事业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再如《以人为本,立德兴村》的黄潮宏,“做人,就要实实在在”、“办事,就要勤勤恳恳”。这些都是优良的作风,为平民百姓着想的领导,终归是令人尊敬的!

陈老师的作品,总体上有一种让人一口气就想品读完的感觉。他的文风既温馨又凌厉,笔触既自然又洒脱;风格独特,所举例子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突出,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少实质问题。有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对社会丑恶的讽刺,这与他所经历的人生道路和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他有过清贫困苦,有过失落之痛,但他不断追求,希望永存。“生活若如苦海,文学亦是明灯”,一切尽在牧童(陈老师网名)的天空。

我庆幸认识陈老师。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城子2010-08-17于揭阳榕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