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读月兰会 就读不懂《疼》[1]

(2009-03-31 22:46:17)
标签:

散沙

苦难

人性

笔墨

阿佬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不读月兰会 就读不懂《疼》

陈镇朝

无法回避的疼》用了一半笔墨去写月兰会,但是,有些人一看到关于月兰会的文字就绕开不读, 有些人把关于月兰会的 断绝了温情和理性的讨钱逼债和逼债讨钱,野蛮和粗暴的上演与阿佬身心俱疲的应对交织着,纠缠不休。看成造成读者的阅读疲劳和作品文学性的流失。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篇幅的浪费和失策。有些人把关于月兰会的文字理解为 “大量的对月兰会的技术性的解释,大量的关于倒会,关于扯皮,关于躲帐等等的浮光掠影,光是阿佬被各色人等大同小异的逼债,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宗又一宗。这些枯燥而雷同的描写,只是在事件的浅表层次上绕圈,显得苍白无力。”

一部用了一半篇幅去写月兰会的作品,如果这一半笔墨都是失败的笔墨,那么,这部作品肯定是失败的。

如果以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或离奇去套月兰会,那肯定不行如果以表现和反映时代的政治变革去套月兰会,那肯定也不行;但如果以表现人性这个角度去用心读月兰会,或许它还不会一无可取

月兰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的自发的金融组织,它的形成就是自发的散沙式的它的发展乃至灭亡,基本也是这样的一种自发的散沙式的。玉港遍地是月兰会,倒会后的玉港遍地是混乱, 遍地是人心惶惶;虽然小局部小范围总是有人在密谋组织行动,但它的那种全面混乱也是自发的散沙式的,没有人去对这种混乱进行全面组织,也没有人有这种能力与本事文学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月兰会的那种自发的散沙式的客观存在与客观灭亡,制约了对它的文学表现。所以,书中对于月兰会的描写,自然也就呈现为表面上看似乎互不关连的散沙式的表现形态。但如果透过表象去看本质,这是在借鉴一种传统的创作方法:草蛇灰线法,即一段文章中主线[《疼》的主线是苦难]隐约可见。

如果我把关于描写月兰会的文字,设计成环环相扣,因因相连,一环扣一环, 情节紧凑,前因推后果的那种情节发展,就完全不符合月兰会的那种自发的散沙式的客观存在了,不了解的人读后可能认为有趣,而了解的人读后就会说,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闭门造车,主观臆测了。写苦难,写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呈现给读者的视野的是血淋淋的事实真相,而决不是什么有趣的情节。

潮汕有句俗语:说到钱就在(到底,止住)。写月兰会,主要是要表现人性人性,才是文学的永恒

钱字当前,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本性。你平时豪言壮语冲云霄,到了关系你切身利益的钱上面,原形即刻毕露。骨肉亲情,兄弟即刻反目,如程浩利夫妇;“患难或贫贱”之交,朋友即刻成仇,如鲍少逢。这些人生现象与生活经验,难道就没一点警示或教育后人的参考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