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续四)
(2023-01-22 09:14:00)
标签:
古潭博客小说杂谈 |
5
余霏霏有收集插图的爱好,萧潇看到过她剪辑分类粘贴而成的画册后很是赞赏,说:“这画册有实用价值,尤其方便办黑板报和墙报的人选择使用,画刊头,或插图,或补白。我将助你一臂之力,请下周日来,我会发动一些人为你收集一些图画。”
余霏霏欣然来了,萧潇已等在大门口,带她走进他的男生寝室。他知道余霏霏脸皮薄,难以应付搞艺术的人善于玩笑打趣,把其他的人都打发出去了,寝室里很清静。萧潇拿出他收集来的有图画的旧书、报、刊,虽不算多,但也够余霏霏忙碌一阵了。
听了萧的讲话,余霏霏说:“你是山乡农民的儿子,能考进音乐学院确实不简单,原来是有这样的家世背景啊!”
剪辑工作完成后,余霏霏又随萧的安排去音乐室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唱片,萧说这是1958年冬由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个学生何占豪和陈钢在校期间创作的奏鸣曲,次年5月首次在上海演出,小提琴独奏部分由俞丽拿担任,获得很大成功,之后,乐曲轰动国内,享誉海内、外,成为音乐经典作品。趁今天星期日休息音乐室有空,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作品。
余霏霏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她说:“以前只知道《梁祝》的音乐名声很大,却从未听过,谢谢你的安排让我长见识,但还得做些介绍,引导我入门。”
萧潇说:“协奏曲以小提琴主奏,钢琴等各种器乐协奏,表现流传中国民间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音乐成分里融和了中国越剧、京剧的戏曲音乐,所以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作品。采取分乐章、有标题的结构,分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几个乐章,各乐章主题不同,音乐氛围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分别。比如开始播放的是引子,在钢琴轻脆悦耳的弹奏下,清亮的长笛脱颖而出,展现出风和日丽,百花竞放,百鸟争鸣的春天诱人景象。接下来是第一乐章‘草桥结拜’。两个年轻人在去求学的路上相遇,相悦,遂结拜为兄弟。乐曲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活泼,欢欣快乐。”
萧潇又说:“解说是空洞的,我们还是欣赏乐曲自身的诱人魅力吧!”他启动唱机,放出乐曲,持续三十几分钟后结束,犹自余音袅袅。
余霏霏说:“我不太懂音乐,只是凭借故事情节去试着理解,好像是在‘同窗三载’里有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如同一问一答的对奏,是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亲密无间和窃窃私语吧?那是同窗共处时的融洽深情,好动人啊!”
萧潇说:“说的是,你有好悟性啊!”
余霏霏不好意思,她说:“别夸我,我是猜的。”又说:“最后一章是‘化蝶’,雷雨过后,天空放晴,蓝天白云下两只彩蝶你追我逐,缠绵起舞,两个有情人生前不能,死后终于结为形影相随的伴侣。此时的乐曲轻快欢畅,给人以失而复得的慰藉。我觉得即使有这样的结局铺垫,还是让人忍不住遗憾,悲哀,毕竟他们已离开了人世。”
萧潇说:“我完全同意你的评论,所以我说你有好的悟性啊!”又说:“我还有一个安排,请随我来!”
音乐学院校园不大,空地不多,学校里的园工却在有限的花圃里适时地经营和更换着应季的花草,此时正是深秋时节,花圃里的菊花开得分外妖娆。余霏霏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观看,她非常喜欢这些菊花。
望着余霏霏爱花的神态,萧的嘴角浮起笑意。他对她说:“女孩子都喜欢花儿。你等我一下,去去就来。”说完,加快脚步走了。
几分钟后,萧潇和一个五十几岁的园工来了。园工进入园圃,用随身带来的花剪将那些略显拥挤的花枝小心地剪下来,搭配好色彩,配成了一小束花递给萧。萧道谢后,含笑目送他离开。
萧潇将花束送给余霏霏,解释说:“我事先给花工讲好了的,刚才去找他,他就立即来了。”又补充说:“花工我认识,有时帮他扯扯草,说说活,关系很好。”
这又是一个意外惊喜,余霏霏欣赏菊花的美丽和不惧秋霜傲放的坚贞倔强品质,还喜欢它特有的郁郁药香。她将花束凑进鼻端深深地吸气,束花掩住了她的部分笑脸,却露出了含笑的眼睛和嘴角下的两个甜甜的笑涡。
萧潇欣赏着她,暗想:好美的女孩嗅花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