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有点不太理解,深圳农耕记饭菜还算可以,中规中矩罢了,并没什么特别好吃的菜,也没有让人惦记的爆品,与一般湘菜馆的炒菜水平差不多,出品总体感觉能接受。只是环境挺有特色,进来感觉到了湖南乡下,来赶一个集市或庙会,看不到一点深圳常见的豪华光鲜的时尚装饰,全是简单、质朴的农家桌椅,手工编制的竹筒、竹席、竹子吊灯透着乡土味,农村老家收来的门窗、石板和青砖等老旧风蚀,让人觉得岁月沉淀,民风亲切。总的说来农耕记把湖南乡下土菜原汁原味照搬过来,香辣浓重,超级下饭。不太理解的就在这里,看似一般般的餐厅,却极为发展迅速,2017年3月创始,到现在深圳己有了50家左右分店,可谓遍地开花。正餐餐厅这个发展速度太不寻常,委实太厉害了!
我想,农耕记如此“火爆”,与急速大量开店有关。当年“小肥羊”就是靠疯狂开店,“野蛮成长”形成了气候,全国有700多家分店,感觉“满城尽是小肥羊”。开的店多了,到处举目可见,感觉蒙式火锅就是小肥羊,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市场认同。据说深圳湖南人有几百万,弄得深圳好象是湖南的一个地方。深圳湘菜馆有近万家,但过去可怜的没有一个很出名,全是单打独斗,从没出现领军的品牌。终于有快速成长,遍地开花的农耕记出现了,也许以后在深圳人们一提到湘菜就是农耕记了。
我对湘菜历来是“叶公好龙”,稍辣点能接受,真的辣就受不了。农耕记自己宣传厨子全从当地招来,完全按民间传统方式做乡下土菜,原汁原味不许有任何调整改变。加上食材大多来自湖南本土,农耕记的菜特别的“湖南”,又特别乡土,那就一定辣字当先,滋味咸重免不了,这太考验我的承受能力。凭感觉农耕记是专给在深圳的湖南人开的,面向特定的消费群体,这样专注和准确的定位,不怕没客上门,事实上去农耕记吃饭常排大队。
象我这样不嗜辣味,又怕咸口和油腻的人,却常往农耕记跑,是不是有点奇怪!农耕记就近方便,知名品牌有号召力,以及出品相对健康有安全感,也许这些都是理由。还有在深圳待久了,慢慢早就接受了吃辣,有限的受辣,到农耕记点菜必声明微辣,反复嘱咐!常点的菜有湘西土腊肉、山村血鸭、乡里土鸡、辣椒炒土猪肉、茶油炒黄牛肉、黄焖禾花鱼、炒时蔬等,几乎全是“硬菜”,多用敦实、厚重的瓷碗上来,象去了一户老乡家吃饭。全是乡土菜的油大味重,所有的肉菜都有花花绿绿“喧宾夺主”的大量配料,最后全剩在碗里,吃完这个菜就象没吃过一样。湘西土腊肉感觉上锅前肉没蒸过,五花腊肉皮硬的咬不动。山村血鸭剁的太碎了,掺裹的碎渣之类太多,吃起来真费劲。辣椒炒土猪肉,肉少的要使劲挑不说,肉的部位用的太杂。嘿!叨咕什么呀!人家早说了,这是乡村土菜!是乡村请来的厨师!要的就是土的掉渣,你挑什么挑呀!可这毕竟这是深圳呀,菜不“迷踪”点能行吗?
在深圳外出就餐,如果选的是正餐,人均不超100元就算很“良心”了,消费肯定大家喊不贵。农耕记吃饭就是这个感觉,还算比较实惠。凡是热闹红火的餐厅,内底里还是老话说的“好吃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