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石业内提到硬度,常念叨的是“摩氏硬度”,这有个小小的误差,不是“摩氏硬度”,而是“摩斯硬度”。1812年德国矿物学家腓特烈 · 摩斯首先提出表示矿物硬度的一种标准,被称为“摩斯硬度”,通常的叫法音同字不同,意思差不多。这个莫斯硬度是用划痕的方法,就是使用棱锥形金刚钻针刻划矿物的表面,依据所发生划痕的深浅而判断硬度多少。传统习惯上宝玉石及所有矿物学上都是用莫斯硬度,以测得的划痕深度分为十级来表示硬度,从硬度最小开始: 滑石 /1、石膏 /2、方解石 /3、萤石 /4、磷灰石 /5 、正长石 /6、石英 /7、 黄玉 /8 、刚玉 /9 、金刚石 /10。
巴林石应划到方解石一类中,归为摩斯硬度3。要特别注意,以上所列硬度并非绝对硬度值,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和比较,按硬度的顺序表示了一个硬度值,等到应用时还要具体来作刻划比较,才能确定更准确的硬度。
也就是莫氏硬度仅是相对而言的硬度,就是个大概,不够特别精确。
中国四大印石的硬度互相间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总得说来没超过摩斯硬度4,而硬度4是石与玉的分界线,硬度4以下均为石,4以上则归玉。还有一种说法,凡是手工直接可以刻的动的是印石,而到了玉这个硬度则就要借助雕刻机器了。元代之前冶印的材料主要为金、银、铜、铁、犀牛角、象牙、陶、玉之类,其中玉制印章只能皇帝专用,"玉玺"这个名词就是这么来的。古代官员们的印,也以钮头不同严格划分等级,老百姓的章则不能有任何钮饰。这时刻印的材料太硬了,文人们弄不动,只好自己设计,让工匠代刻,街上专门有刻印铺。
每种印石本身硬度都有一个过渡植,不同品种的硬度都有所不同,巴林石硬度为摩斯2-4度、寿山石一般硬度为2.3-3.1、昌化的硬度通常为2.5-4、青田石硬度则为2.7-3。常规状态下是用摩斯硬度计来检测石头硬度,现实生活中没那么方便,谁还随身带个摩斯硬度计呀,所以测试印石也有用些“土办法”,用随身携带的钥匙、小刀等对巴林石进行刻划,用手指也能直接进行刻划,2硬度左右的巴林石指甲也可划出条痕,着了急用牙咬一下也可以。实际上硬度2-4介于类似人的指甲和人民币硬币硬度之间,民间简单易行的方法大行其道。
巴林石之所以有2-4硬度不小的跨度,是不同品种的硬度不同,这取决于石头的紧密度和细腻度,还有杂质含量的高低、石性的粘度和脆性、石头原矿蕴藏深浅度等。印石的硬度是指石头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的侵入能力,抗击力越强证明硬度越大。认识和了解巴林石的硬度,是为了雕刻时更好掌握石头质地特性,更好运刀奏刀,找准石头结构走向。另外依据石头硬度考虑表现题材,充分表达出矿物内在的品性和气质。比如硬度高的石材,质地细腻、结构凝实,感觉坚实硬朗,可以安排一些“钢筋铁骨”一类的题材,这样从里到外的“硬气”!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玛瑙冻钮章、红花冻钮章、红花冻斜头章、朱砂冻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