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专业术语讲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如果不借助仪器,只用肉眼观察,简单粗暴来划分结晶矿物的透明度,大概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情况。巴林石分五大类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排在前3位的石头质地都是透明、半透明或微透明,多了一种透明状况。巴林彩石则为实地,地子不透明,图案石不确定,有透地的也有非也。
巴林石如何看出有透明度,如果观察到石体表层反射率越小,透光率越大,透明性越好。巴林石透明度主要靠透光程度有关,透光越长说明透度越好。检验石头透度如何,打光是最好的办法。光进石头一定长度,可以清晰看到石体的肌理结构和纹脉图象,看的清楚明白就是透明的石头。如果光照后石头的底像朦胧和模糊,只可见个大概轮廓,这就是半透明石头。当光射入石质内部,分子结构及组成原因部分阻止光在通道中传递,透光率大为降低,这也许就是微透期的石头。不过有的巴林石有裂隙、气泡和包裹体,以及厚度对透明度影响很大,有时还是要用专业设备才能检测石头精确的透明度。
巴林石的色彩是光通过石头的反射、内反射、折射的综合结果,巴林石透明度如何,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石头的颜色。不少巴林石远一点看色彩饱满,鲜艳绚丽,但凑近观察颜色死性、呆滞,木然到有些窒息。只有透度好的巴林石的颜色才会鲜活四射,飞扬舒展。判断巴林石要注光的强弱,以及石头的厚度,这些全影响透度效果。光强则石头的透度就显长,翡翠行“无阳不看玉"与巴林石同一道理。同样光也不能过强,人为把透度搞的过长,判断就会发生失误。
巴林石不发雾、不飞云、不放热、不散色,里外通明、干净明爽,没有眼见的暇疵,那就是透明度最爽的石头。可巴林石来自天然,野性、原始意味尚存,怎么可能完美无缺呢。可以说任何一块巴林石,苟刻评判都会发现细微瑕疵,小小的毛病,至少有微弱的天然内含物,比如肉眼即可看到云雾或棉絮,或表面细小的划痕。
巴林石透明度就是石头透光强弱的表现量,不言而喻,透光越强石头透度越好。透明度是评价巴林石石品质重要指标之一,地子一透“一通百通”,石头的材质、色彩和肌理纹饰立即被比对、衬托的尽展芳华、表露无遗。巴林石之所以好看,质地的晶莹剔透占主导因素,通过透明度可以检测到石头颜色、质地的变化,借此可判别石头的质量和估算石头的价值。巴林石的美不仅仅是体现在鲜艳浓郁的颜色,清澈纯净、轻灵欲滴的底子也令人美不胜收。光线在巴林石石体内的反射、折射,使石头外表透亮灵透,荧光泛起,油性四溢,石头瞬时充满动感,生机盎然。没透度的石头,自不待言,势必死性、呆板,毫无灵性。
影响巴林石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是光源,以及材质的长短、薄厚规格,光源可长驱直入的材质最体现石头透明度,事实上大多数印石光透度有限,能打亮几公分就不错了,任何一种巴林石透明度都限于一定尺度,有个最佳透明度标准,并非越透明越好。光线可以自由透过的巴林石极少,仅有水晶冻、灯光冻等少数几种透感极致的冻石有此特性,这类巴林石是至顶的晶透光泽,就象“睡着了的水”,透亮的可以把人心溶化。但绝大多数冻地巴林石地子通透仿若溶入一层薄雾,如同千里冰封,万里水滞。
看巴林石同看翡翠有些类似,也有“内行看水头,外行看颜色“的习惯,巴林石晶莹剔透,水灵光润,娇艳欲滴的为精品,属于可悉心收藏的品级。透明度好的巴林石莹润清纯,无论任何品种和颜色都会显得鲜活灵动,生机勃勃。巴林石也象翡翠一样讲究水头,水头本是翡翠专用名词,只是种比拟性表述。水头的含意丰富,不仅是指质地透明,同时也有水汪汪鲜活的意思。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石青玉冻钮章、黄花冻博古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