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4/说说喝牛奶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据统计2017年中国人人均消费牛奶36.9公斤,听上去己不少。但从健康角度来看,成年人要保证营养,每天至少应该喝300毫升牛奶,差不多是一杯的量。这样一年喝的牛奶该是上百公斤,显然中国人平均喝牛奶的量还远不够。日本在20世纪末就己人均消费牛奶近百公斤,日本的小学生不仅每天一瓶牛奶,还要加上一小块奶酪,奶酪的营养超过牛奶15%,几代沿习下来,日本国民不仅爱上了牛奶,还超喜欢奶酪。中国多年的轰炸宣传,早将牛奶的营养与儿童健康成长划牢了等号。而实际上牛奶的营养价值并不算特别突出,也就普普通通的样子,只不过牛奶的营养比较全面,人体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供能物质牛奶全部具备,尤其在补钙方面牛奶对中国人的作用最大。
去超市货架上一大片牛奶,品种多的数不清,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究竟怎么来挑选,感觉一片茫然。弄明白了就知道,市场上的牛奶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灭菌乳,名下又分巴氏灭菌鲜奶、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第二大类是调制乳,第三大类是配置型乳饮料。
巴氏鲜奶大家都熟悉,1862年法国化学家路易.
巴斯德发明了如今仍用的巴氏灭菌法,并因此历史留名。巴氏鲜奶含乳量100%、蛋白质含量≥2.9%,配料表超简单,不会再有其它添加。巴氏鲜奶是生牛乳加热到72-75度,灭掉了有害细菌和病毒,牛奶的有益成分和味道并未破坏。在2-6度的冷鲜温度中保质期为9天左右。巴氏鲜奶离不开冷柜,我常在超市购买巴氏鲜奶,离开时一定装个冰袋护在牛奶旁,到家放入冰箱冷鲜层后,旁边也立个冰冻了的矿泉水瓶,想要放满保质期,仅是冰箱冷鲜保藏仍不够,需要再降点温度,这是我常年喝巴氏鲜奶,总结出来的经验。
纯牛奶是生牛乳加热到132度,2-3秒瞬间灭菌和杀病毒,然后直接无菌灌装。含乳量也是顶格的10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此外再无添加。注意牛奶蛋白质含量若低于≥2.9%这个标准,营养价值就会大为降低,因此这个蛋白质含量是最后坚守的底线,再低就应该拒绝了。纯牛奶无须冷藏,常温下不易变质,保存简单方便。保质期也长,至少一个月,或者半年以上。顺便说一句,那些沿街售卖的现挤鲜牛奶,没经过杀菌这道环节,绝对不能直接喝,细菌和病毒一大堆,肯定会喝坏了。
人们常在巴氏鲜奶与纯牛奶之间犹豫,到底选择那个?实际上两种牛奶没有太大差别,在营养和风味上稍有一点区分,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奸商就利用这种“毫厘之别”,一般人难以辩识,将纯牛奶冒充为巴氏鲜奶,后者的售价高过前者好几倍。我家里有喝蒙式奶茶的习惯,每天早餐必煮一锅奶茶。我一直选择巴氏鲜牛奶,不是订晨光玻璃瓶装鲜牛奶送到家,就是从超市拿巴氏鲜奶。偶尔会嫌鲜牛奶保质期太短,经常没喝完就坏了,牛奶开始凝结变酸,只好马上倒掉。长年喝巴氏鲜奶,总有后期照料的麻烦,不时会有些浪费。有时嫌烦就弄点纯牛奶来喝,没喝几次就觉得有点不习惯。纯牛奶有点象东西过期了的哈喇味,有打开了罐头那种闷闷的气味,缺少巴氏鲜奶的新鲜口感和奶脂香气。据说超高温杀菌会让宝贵的乳清活性蛋白失去活跃性,降级为普普通通的蛋白,牛奶中那些不耐热的水溶性维生素大大丢失,结果就是牛奶少了鲜味和香气,没那么好喝了。
调制乳花样繁多,品种多得数不胜数。凡是在牛奶前再加什么字样的就是调制乳,比如早餐牛奶、儿童牛奶、舒化奶、高钙奶等等。顾名思义调制乳就是添加多种物质调制而成的牛奶,添加了别的东西了,己不是纯粹的牛奶。怎么辩别调制乳?看一下配料表就知道了,凡是调制乳就一定会有明确标注。调制乳与灭菌乳最大的区别,就是含乳量只有80%,蛋白质含量仅2.3%,显然没有灭菌乳营养价值高。但调制乳特意添加谷物、水果、膳食纤维等,增强某一类物质的风味口感,以适合市场的特定需求。我太太超喜欢香蕉牛奶,家里冰箱不时备有韩国宾格瑞香蕉奶,去韩国旅行也天天喝这东西。小孩子们最喜欢调制乳,没别的原因,就是调制乳添加了糖,发甜的食物对少年儿童、女性来说无可抗拒。依我个人意见最好不喝调制乳,不仅是营养成份低,关键是许多调制奶都是奶粉加水的复原乳,有益物质丢掉的太多了,这多少有点“骗人”,不太地道。另外糖是损害健康最大的天敌,能不碰就不碰。
调配型乳饮料,凡是在“牛奶”两个字后加饮品或饮料字样的都是配置型奶饮料,最常见的是乳酸菌饮料,花样太多了。含乳量更低,只有区区30%,蛋白质含量也少的只有1%,这种配置型乳饮料也就只能当个饮品喝,与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相去甚远。
还要说另一个问题,牛奶有全脂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的分别,在选择上让人也迷糊。简单来说全脂牛奶就是经过初加工的牛奶,全套保留了牛奶的原有成分和营养。而低脂牛奶、脱脂牛奶除了初步加工,还另经过了过滤,将原有牛奶中的脂肪分离后减低或全去掉。这个名义上是为了少吸收脂肪为了健康,实际上并无太大作用。我们不能孤立看问题,减低的脂肪或去掉的脂肪也就一点点含量,我们不可能只喝牛奶,不吃别的东西,只要再吃别的食物,避掉的这点脂肪立马就回来了,等于白用功。
(文与图无关)
2019年9月15日公司原来的设计师“末”在上海,今天来和我们会合,亲手做了巧克力蛋糕,外层是纯黑巧克力,内层焦糖巧克力、牛奶巧克力、酒渍葡萄干,地道的无粉蛋糕,特别新鲜又好吃,口感非常纯净,有机会尝到“私家自制”的好蛋糕,真是太棒了!
(文与图无关)
2019年1月21日在台湾,发现一种零食"乳酪丝",先在台中国家歌剧院买到"原味追寻"的手作乳酪丝,16公升牛奶只出1公斤,完全以手工剥丝、烘培,乳酪丝外层金黄酥脆,内里火候又拿捏的有相当湿度,试吃了一下口感层次丰富,分外芳香。先自作主张买了6袋1盒,招呼太太过来品尝后,大受赞赏,立即追加了两铁罐装。后来高雄梦时代广场,又瞅见另一品牌"大象山"乳酪丝,尝了尝也相当不错,毫不犹豫又拿了4袋。太太最喜欢这口东西,可原来内蒙古相类似只有"酪蛋子",是牧民制作奶食剩下的奶渣,邦邦硬又酸涩,非至爱者难以下口。还有就是商家普遍推出"奶酪条",湿度可以,一点也不硬,甜得象奶糖,又不知加了多少东西,象块甜点了。台湾的这种乳酪丝纯奶制作无添加,又精研赋予细腻适合的口感,很讨人欢心。不理解大陆的生产商为什么没这番心思,不研发真正受市场欢迎的这种食物。
前一篇:2453/深圳奇华饼家“小确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