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白送的茶都不是好茶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整理家里房间,发现成包成盒的茶不少,有的放了很久了,当时随便放到了什么地方,后来完全忘记了,这下才找出来。时间这么久了,这茶不知道还能不能喝了。前不久到台湾,台北士林官邸有一处卖老茶,都是存了几十年以上的陈茶,问放了这么久的茶还能喝吗?回答说茶存越久越好。心中暗喜,家里放着七、八年前在台湾买的大禹岭乌龙、金萱乌龙、东方美人、冻顶乌龙等一大堆茶,有的还没开封,以为过期不能喝了,早就想扔了,这回可放心了。至于家里存的另一些"五花八门"的茶,比如绿茶、煎茶、红茶等,什么时间到我手里,是谁送的,怎么回事都彻底记不得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茶都是别人送的,由此明白,人与人之间互相送礼物,茶叶可能是最多的选择。难怪许多朋友说家里从来都不买茶,别人送得茶都喝不完。
所谓白送的茶都不是好茶,是因为送你茶的人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茶,也没办法去辩别什么是好品质的茶叶,更没地去找地道的好茶叶。有次去内地,一位朋友临行送我一件精致纸盒包装的铁观音,说这是特别好的茶叶。回来泡了喝,味道非常一般。我知道不能怪怨这位朋友“不懂茶",在国内人们认为的好茶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包装精美,越是精致的包装,看上去挺有价值,这一阵炒的热火朝天,被质疑的所谓"小罐茶",包装太讲究了,价格飞上天,就是其中典型。一些稍有点名气的茶品牌,象龙润、竹叶青等,产品定位就是"礼品茶",专门打造送礼好送的茶。人们互相送来送去的茶,觉得能拿出手,送人感觉值钱,有价值感的茶,全在"表面光"上,反而与“主角"的茶品质如何,没什么关系。还有就是价格贵的茶就一定好,朋友邀去云南玩,见面时泡了壶生普,说这是最好的普洱,9000多块1斤,喝了真不觉得怎么样,没那么好喝。无从认识和判断茶的质量,就只能"向钱看"了。
在中国买茶恰恰最困惑的就是,根本没办法判断茶的好坏,茶叶市场从来都没有建立让人可信任的品牌认识体系。中国茶叶市场一直很混乱,从来没有一个突出的品牌,事实上都没听说有什么品牌,根本没见有那个茶叶牌子深入人心,值得信任。虽然我也知道中茶、大益等老普洱茶牌子,可心里没有建立信任,也不甚了了。大家熟知的都是中国茶叶的品种,比如红茶就是祁门、滇红、正山小种、金俊眉等,但品种不是品牌。网上常说的世界几大红茶,什么大吉岭、阿萨姆、尼尔吉里、锡兰高地等,这些统统也是茶叶品类,绝对不是茶叶品牌。我比较注意英国知名品牌的红茶,到伦敦、巴黎、台北、香港等城市,常去看Whittard、Fortnum
Masons、Harrods等这些高瑞茶品牌的红茶,每次都会买些带回来,尤其喜欢TWG
TEA,这是来自新加坡的英式茶叶最奢侈的品牌,这次从香港弄回几盒2018大吉岭春摘茶,喜欢这个茶的"香槟味"。也会留意Twinings、Yorkshire、Tetley等大众品牌,平民化的红茶,这些才是真正为世人所熟知的茶叶品牌。最近到台湾,专门去小茶栽堂买茶,早就知道这个品牌,这是台湾严格遵守传统古法窨制的茶,无农药、无化学肥料、无人工香精、100%有机茶叶。
还有白送的茶人们从来都不会珍重,不花钱,一点代价也没有,天上悼下的茶,太轻易到手,怎么会心疼,会爱惜。不仅是别人送你的茶,就是白送你的其它东西,同样在心理上会被轻视,这是人性所在,人们的一种必然心态。想喝好茶就要自己去买,有机会到港澳台,还有国外要趁机买茶,不仅能见到世界知名品牌的茶,还可以放心买出口到海外的中国茶,毕竟经过严格出口检验,会放心一些。我这次到台湾,就在天仁茶店买了不少袋泡普洱,回来煮奶茶。另外也拿了几饼熟普,店员告诉我台湾的普洱茶,都从云南进的货。
后一篇:2095/在云南“买不到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