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55/年纪大的人去国外更要"留学"

(2018-06-02 10:27:43)
标签:

文化

时评

分类: 杂谈
中国现在不少家庭都送孩子出国留学,一些家长不放心,出去陪读。有的留学生真的"留下了",在国外找了工作,长期扎根不回来。过去这样挺容易,想留下沒多大困难,现在就费劲了,美国要抽签,百分之四十左右比例,运气好抽到山姆大叔才收留。欧洲就更麻烦了,经济一直不好,本国人工作机会就不多,留学生再来抢饭碗,那怎么行,统统回去吧。我们一个朋友的女儿想留在英国,嫁给了一个英国小伙子才如愿。不管何种情况,世界各地的中国孩子好大一个群体,这给中国父母的走动,常来常往国外添了不少机会。我周边的朋友,凡是孩子漂扬过海的,都出去探望过,有的还很多次。

可是这些当父母去国外后,马上就发现,更应该来“留学"的是自己。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经常要接受孩子的"教育"。比如在家炒菜不能太制造油烟,尽量少用滚油炒菜,以免油花四溅,油烟太浓,触发烟雾警报器,引起邻居投诉。我和太太到美国芝加哥表姐家,太太的表姐夫炒菜时在锅边扎个大纸桶,挥舞锅铲象在里边捞什么东西。在奥斯汀大学同学家,凡是炒菜就移往车库的简易灶,这些"移风易俗"都是规避麻烦。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去加拿大看女儿,开车上街路过一个学校,门口没一个人,女儿仍让减速。到餐厅用餐,女儿特地嘱咐不能大声说话。我在温哥华一超市购物,到出口收银处整理货物,把不想要的一些东西留在购物车上,同行的当地一位大学老同学,让我将这些东西一一归还到原摆放处,说这样才有礼貌。自此以后,在国内外任何一处超市,凡我埋单时不要的物品,不管多远多难找,一定全部物归原位。

好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的麦当劳午餐,看到所有人餐毕都自己将餐余垃圾倒悼,马上觉悟了照办,不用说再吃麦当劳、肯德基之类,必自倒餐余垃圾。出国看看,不仅是欣赏异国风光,体验风土人情,领受文化熏陶,同时更重要是向人家学习文明礼貌、素质教养,最起码要懂得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在规定不能抽烟的地方不呑云吐雾。上下电梯和交通工具、购物或办事自觉排队,先下后上,过马路要等红灯,上滚梯要右立左行,开车要让行人等等。还可以列出一大长串"注意事项",这也是在国外的儿女们不断提醒你,教育你的一些事情。这是一个再学习,再受教育的过程,非常难得和珍贵,任何抵触和抗拒都不明智,能学一些好的东西,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素养,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多好的一件事。

上一次自由行在台湾,租了辆车从高雄到垦丁,路上开车的台湾司机和我聊天,说大陆自由行来的年轻人,比跟团来的老年人懂礼貌,文明程度高。在阿姆斯特丹到一位有名汉学家寓所拜访,他闲聊中讲,中国的年轻一代比上一代有教养,素质高。有人开玩笑,说文革长大的"坏人"都变老了,这有点调侃了。不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贫穷环境长大的一代人,的确当年艰辛困苦的生活限制了不少文明的"成长",苦苦挣扎中,没条件接受好的教育,难得有见识,后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但品质生活"补课"不及,甚至抗拒改变,那当然坏毛病不少了。




2018年4月在福建永春山区,与老朋友吉尔格楞、闫婷、李晓辰、刘颖岚等欢聚!

1855/年纪大的人去国外更要"留学"

1855/年纪大的人去国外更要"留学"

1855/年纪大的人去国外更要"留学"

1855/年纪大的人去国外更要"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