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2018-05-15 11:44:28)
标签:

文化

收藏

分类: 巴林石漫谈
第13届深圳文博会开幕,去9号工艺美术馆,看到福建莆田组团参展,一个寿山石的展位,放了几把老挝石雕的茶壶。游逛9号馆其它展位,有的石头展位也摆着几把老挝石壶。问一下价格,8000-12000元一把,这是开口价,按行业习惯,还可以往低谈个几千块。不过,即使是再便宜,我也不会要,为什么等一下会谈。我这么注意石雕壶这块,是因为喜欢收藏石头雕的壶,主要是用巴林石和老挝石雕的壶,而且只收两个人的雕壶作品,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陈明志,以及他妹夫兼徒弟许春风出手的石壶。

老挝石进入中国后,以此石头雕为石壶的不少,经常可以看得到。一则石材成本不高,块形大的石头雕把壶也不心疼,雕壶用石如用块好的寿山石、巴林石,那要下很大决心,石头规格要够"巨",太费石料了,最后还要掏空石壶的内膛,废悼不少重量,这对己按克计价的寿山石来说,真有点奢侈。另外,石壶造型形态独特,显然比较吸人眼球,东西好卖些。我那么肯定不要这些石壶,尽管价格如此"实惠",还是不懈一顾,手掂一下,就懒得再看一眼。撇去材质好坏,雕艺高低这类原因,实际上只此一条,我就会立即止步,就是这些石壶无一例外,统统没有掌握石雕薄胎的技艺。石壶的壶壁处理的太厚,厚厚的一层,而且极不均称,有结构的地方堆得更厚重,遍地死角。一把壶重的要命,拿起来沉甸甸的,特别笨重呆傻的样子,完全没有轻灵秀巧的感觉。这意味着创作者根本沒掌握雕壶的最高深技艺,就是石雕的薄胎。

所谓石雕薄胎就是能将壶壁雕刻的相当轻薄,薄得还很均匀平整。只有这样一把石雕壶才真正感觉秀挺灵秀,轻若飞鸿。薄胎是一种传统玉雕工艺,最早由清乾隆年间由莫卧儿王朝传来,这个位于印度,包括阿富汗一部分的莫卧儿王朝,又称痕都斯坦王朝,由蒙古人的后裔所建,存在了300多年。当时在所有的玉雕工艺中,称得上傲视群雄,叹为鬼斧神工的就是薄胎艺术,有人也说这是水上漂。其轻巧秀丽,轻若鸿毛,亮似琉璃,是玉雕行业中最难掌握的至高技术。清代的薄胎玉器主要以盘碗杯居多,也有一些玉雕茶壶。薄胎工艺让玉雕壶变得轻巧无比,几可透光,堪称奇绝。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陈明志专用寿山石、巴林石雕壶,他雕的石壶胎壁轻舒,厚薄一致,比例均匀,内膛掏得几乎不留死角,全都轻巧浅薄。所以陈明志雕得石壶不用看壶底署名,一拿起来就知道,分外轻盈、秀气和灵巧。这在整个中国石雕界独一无二,除了"陈家军",再找不出第二个。

我不能说陈明志己传承了清代的玉雕薄胎技艺,看他的石雕壶,还没达到清代玉雕壶的那种"薄如蝉翼",这当然也有石头比之玉硬度还不够,不可太过轻薄,极易破碎的原因。但他雕的壶壁己足够轻薄,只有一、二毫米那么厚。大家公认清代的玉雕薄胎技艺现己失传了,失传的原因种种,其中最主要在于原材料的昂贵,使很多人玉雕时不愿意做薄胎。这门技艺难度极大,即使再有经验也是多有破损,雕个十件,能成功一半就很幸运了。雕坏的太多,损失过大,让人们对薄胎工艺都敬而远之。可以说目前中国石雕界,唯有陈明志及弟子接近掌握了这门薄胎艺术,这是对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不是说薄胎水平不高就不可雕壶,这个谁也管不了。但石雕壶如果做不到壶壁轻薄灵巧,内膛整体均匀,那就一定不象一把壶,任何时候不管是否实用,不管仅仅是个摆设,一把石雕壶真正使用的功能性都不可欠缺,这是石雕壶端正沉稳,有内蕴和有气度的关健。做不到就是把次壶,是把烂壶,上不了台面,也就没有什么价值。




雅臣藏石收藏的陈明志、许春风雕刻的巴林石壶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雅臣藏石收藏的陈明志、许春风雕刻的老挝石壶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1834/不够薄胎的石雕壶都是次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