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中国四大名石印谱》书评

标签:
收藏文化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今天收到福建美术出版社寄来的《中国四大名石印谱》两本样书,大16开本(
210x285mm
),300页,彩印精装。这本书有5个作者,寿山石和青田石的两位不认识。昌化石是雕刻大师钱高潮,去年第13届四大名石雕刻艺术展在深圳举行,我代表巴林石和他同在论坛主席台上讨论问题,接受记者提问。之前我与钱大师在四大名石有关活动不同场合也见过。巴林石摄影是我的老友任保顺,我们年纪很小,十七、八岁下乡时就在一起,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一直保持真挚的友情,工作始终相连,不仅是至友,己是亲人。关于巴林石我们一直是"搭档",十几本大型巴林石正式公开出版物,以及出刊90期左右的《巴林石》杂志,还有多次巴林石大型展览,都是他摄影,我摆弄文字。或者只要是我的文章,就几乎全是他的配图。这本书"涛声依旧",石头摄影任保顺,文字撰稿是我。唯有巴林石部分是两个作者,其它三大名石都是文字执笔者提供图片。现在我们又在合作另一本书,西冷印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印石图典"的巴林石分册。老规矩,我俩一个舞刀,另一个弄枪,还是各司其职。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在“作者简介"中,将我弄成巴林石部分摄影、供图,将任保顺列为执笔本书的"巴林石部分",完全搞错了。保顺的文笔不错,经常也写东西,早年还出任过区委一级的宣传部长,只不过一到了巴林石,划拉几笔的事,就"谦让“给我了。
这本《中国名石印谱》巴林石部分的重要看点,在巴林石品种介绍上。由杨春广主编、朱景田执笔,2008年4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岀版的《中国国石巴林石》面世后,以后再公开出版的巴林石文献中,应该说关于巴林石品种的命名,就不那么"慎重"和“权威"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以《中国国石巴林石》这本书的出版背景和份量来说,是代表当时的巴林石集团"发声"。巴林石集团拥有矿山开采权,每年都有大量巴林原石供应市场,事实上主导了许多年的巴林石品牌推广和市场发展推进,谁拥有资源谁就有话语权,谁统领市场谁就有标准制定权。因此这本书关于巴林石的命名,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标准和最有权威。别人当然也可以随意对巴林石品种命名,这个沒人挡得住,也无权干涉,但总要有个师出有名,来源"根红苗正"的问题,不用我多说,可信度在那里,明眼人很清楚。
这些年我和任保顺先生一直在推进《巴林石大典》的编辑,一个行业太需要一本权威、标准和经典的辞书类工具书了。这本大典由我撰稿,任保顺摄影,己经几易其稿,并己经杨春广先生几次审阅,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众所周知,巴林石矿山前年己由安华集团收购,经此变故,《巴林石大典》己成"弃婴",无人再搭理。不过我们依然在加以调整修改,总有合适的时机推出正式出版。后碰到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四大名石印谱》巴林石部分约稿,我撰稿时品种介绍部分就完全参照《巴林石大典》所列明和限定的数目,没增加也没减少一个品种,更未做品名更改。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何说这本书品种介绍堪称重点,就是品种介绍同样由最知名、最专业的行家里手"曲线把关",可靠、标准和规范不言而喻。
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四大名石"同台献艺",推荐介绍每种名石的作者,都是行内资深的专业人士,懂石头的精英。有的过去己多有名石著作出版,有的还是国家级工艺美术雕刻大师,很少见到这么有份量的一个群体齐声发力,集合奉献颇有价值的一本石头专业书藉,给读者都是内行的指导,是亲身积累的经验,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四大名石一起呈现在这本书的"平面"上,读者可以互相参照、比较,来体验和领会这几种"天王巨石"的不同风彩、各自突出的魅力。四大名石产出区域不同,历史文化发展路径有別,石头各有特色和个性,一样的是都是天生丽质,精彩绝伦,举世无双,所以鲜花并蒂,齐获殊荣。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近千年传承,历史文化和艺术精神积淀深厚,这方面后起之秀巴林石还是个"小弟弟"。对巴林石来说,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扬起只面向年轻一代的风帆,开创石雕艺术时尚新潮的先风,就有可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传统束缚的新路。那时,巴林石就无须承受成长短促,文化历练匆忙的短板,而以完全不同的崭新面貌出现。谁懂得这个,谁能承担这个历史使命,谁能把事情真正做实做出,那个人就是巴林石历史光辉真正的创造者,就是巴林石最值得尊敬的立业功臣。
刚刚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上市的《中国四大名石图谱》
后一篇:1836/如果用手机拍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