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石出巴林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石产自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到达赤峰,高速再跑一百多公里,就到巴林右旗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坐火车也能过来,乘坐集通铁路旅客列车,有一站就是大板。另外从呼和浩特开车,沿西部快速大通道,一千多公里,可直达这里。过去的巴林石集团,如今的接盘者,中国安华集团巴林石矿业,办公地就在大板镇。可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这个"实力机构",而是其跟前每天清晨就出摊的巴林石露天市场,熙熙攘攘一大串,布满长街,赶摊的人潮汹涌,耐心挑拣,能买到质地和色彩不错的一些小石头,热闹的"摊档",直到中午过后才渐渐散去。要看精品巴林石,就要钻当地的巴林石专售店了。比较集中有两处,这些露天摊背后、对面的沿街商铺,以及后边的一个院子,都有不少巴林石店。巴林石博物馆附近,也有个巴林石商城。懂行的人,想看好石头,会去拜访当地的几个巴林石"大户",他们手中有许多顶级的巴林石精品。
从大板镇开车向北50公里,有一条专修的简易柏油路,直通位于查干沐沦苏木的巴林石矿山,一个小时能到巴林石矿区。行近矿区时,远远就看到大、小两座山头,这就是巴林石的诞生地,官名叫"特尼格尔图山",是句蒙语,翻过来是有透明石头的山。巴林石只产在这两个不高的小山上,据说有关方多次动用勘探力量,在附近及方圆多少公里内反复寻找,都未见矿藏。整个中国现在只有福建福州附近产寿山石,浙江的昌化和青田产昌化石和青田石,加上内蒙古的巴林石,统称为“中国四大名石",除此四地外,不少地方这些年也冒出这石那石,有的还不错,比如"西安绿"、"雅安绿“,碧绿翠透,相似于翡翠,河南也出过一种黄石头,一水莹黄至底,黄的近似巴林福黄,诸如此类,多多少少,零敲碎打,似乎有点"风起云涌"。可这些石头不是储量特少,一冒头就没了,刚知道就无影无踪,连微风都没搧起一下。有的品种单一,就一种货色,石微言轻,不被注意,难撑起码的一点局面。还有的虽然东西不少,但品质不怎么样,有明显缺陷,都够不到能"入行"。比如说贵州、桂林、旬阳都说有鸡血石,但这几种石头地子好差,过硬死实,微透都没有,象大理石或粗劣的玉,还杂乱不堪,"主流"石头界根本不认可。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历史悠久,风光了七、八百年,巴林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崭露头角,除此之外,中国再也没发现象四大名石这样品种丰富,质地优良的好石头。上帝对巴林草原真是一种恩赐,得天独厚,唯我只享美仑美奂的巴林石。
巴林石矿山总面积6平方公里,那两个山头为东西两座山,最高海拔为1131米。矿山分几个采区,有几个古采坑,沒确切历史记载,说不清楚确切挖掘年代。有文字记录是日本人占领时期采过,做些墨盒、印章运回日本。这段往事还留下点后续影响,1971年末,周恩来总理接见日本一商界代表团,从对方口中得知,这里产出类似昌化鸡血石的石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一番迅速组织运作,1974年巴林石恢复正式开采。1979年国家轻工部在辽宁岫岩开会,将巴林石正式命名。巴林石开采的高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所有上好的品种,鸡血石、福黄石、冻石都产自这个时期,只可惜那个时候巴林石名气还不大,石头的应有价值还没体现出来。巴林石的崛起也在这个时期,短短的十几年,从居于草原深处,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为什么唯有这两个小山头,才藏有巴林石,巴林石是如何在此生成?
生僻枯燥的地质专业解释难以听懂,我也看不明白。简单说,全世界满山遍野的石头可能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几乎都经过天崩地裂,熔浆浴火的改变。巴林石之所以材质透明、半透明、微透明,或完全实地,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多样的纹脉,这都不是最早天生固有,而是经过无数地壳变动,翻江倒海,火山爆发,岩浆横流,或是将石头溶化重铸,或是热浆渗入石隙,更改石头成份,这种不断的毁灭、溶解、新生,以及持续的掺和、搅动、整合,而且最重要的是,还有数不清的巧合、偶然和机遇,这个物质在最恰当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遇到最合适的另一个物质,天作地合,生成了这些色彩鲜艳,地子晶灿的石头,作用充分的石头地子就更透明,色彩更漂亮。比如遇到硫化汞石头就变红,遇到铁石头就发黄,诸如此类。这也决定巴林石这样的石头,一定生成在地下浅层,不然被什么什么作用的机率就小得多。正是因为这些沧海桑田的机遇和条件如此难得,天地广阔,地大物博,生成巴林石这样美石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石出巴林,只在巴林……
1-3图我在巴林石矿山采矿矿洞参观,这是已废弃的采坑,只做参观用。4-5图为巴林石矿山外景。6图为鸡血原石。
后一篇:1808/传统紫砂壶与巴林石雕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