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11/(旧作拾遗62)火柴与火花艺术

(2016-01-31 10:58:13)
标签:

火柴

火柴盒

火花

分类: 杂谈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火柴最早进入我国,是一八三八年英帝国主义为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同一些奇珍异宝一起送给清政府的。当时火柴被视为至宝,称做“自来火”,只有宫廷里举行重要宴会或节日时才供大臣们使用。直到一八八0年,我国才出现一个由瑞典人办的,使用瑞典机器和商标的火柴厂。直到一八九四年,我国自己创立的湖北两家官商办的聚昌和盛昌火柴公司正式诞生,从此,中国火柴工业发展起来,产品远销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等。


新中国成立后,火柴工业有了飞跃发展,各种新型火柴不断出现。目前,我国有能在十级以上大飓风中燃烧而不熄灭的抗风火柴,有在水中浸几秒钟拿出来仍继续燃烧的防水火柴,有能在海滩救险中发出红或绿信号的信号火柴。


火柴盒面的贴纸,最早仅是做为火柴的一种商品标志,后来,由于它同装璜美术结合起来,成为精巧的小艺术品,喜欢收集的人给它以“火花”之雅号。我国第一枚“火花”出现在一八九四年,据说是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制的贡品。“火花”印有彩色“蟠桃祝寿”的图案,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


解放后,随着火柴工业的发展,火柴盒贴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传统题材如“京剧脸谱”、“古代仕女”、“苏州工艺扇”等都搬上了画面。“火花”的造型、布局也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目前,我国成套的“火花”已达二万多枚,在上海、南昌、昆明、广州、贵阳等地相继举办过“火花”展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