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鲜淌如即流——关于巴林鸡血石

标签:
鸡血石血色巴林石鸡血巴林鸡血石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南血北地”的文章,是讲昌化鸡血石血色大多是“干血”,也就是血色不透地而独自呈现的血,这样的血色干纯和正红,非常浓艳及饱满。而巴林石鸡血石含水量高,冻性强烈,地子非常通透干净,整体看上去晶莹璀璨,灵秀闪亮,血色在其中显得分外新鲜水灵。因此就有了鸡血石“南血北地”之说。我的这篇短文被一些微信公号擅自转发后,流传甚广。在一些已出版的巴林石投资收藏类图书中,也见描猫画虎般的“搬用”。其实这种表述仅是针对昌化鸡血石与巴林石鸡血石相比的不用特性而言。自我反思,这样比较有点极端化,表达的并不客观和准确。实际上并非巴林鸡血石不够红,不够艳。撇开这种红不红、艳不艳的比较。如果仅从完全象“鸡血”般鲜红,按鸡血石最强烈的物象本质来分析判断,巴林石鸡血石可能才是地与色俱佳,真正完美无缺的鸡血石,称为天下第一鸡血石也绝不为过。
大家都知道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因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而得名。注意这个”鲜红色”的定义,这将鸡血石血色明确定义为“鲜明的红色”。由此可见“鲜红”是鸡血石的首要前提,可以说是仅有“红”不算鸡血石,务必是“鲜红”才算数。那么即然是鲜红,鸡血石的血色就应该如即淌即流般鲜新、鲜湿、鲜亮,仿佛血色之河就奔腾在我们眼前,血色溅起浪花朵朵,我们甚至可以被淋到“血”滴,嗅到一股“血”的鲜腥气。这个“血”一定是鲜沥的淋漓尽致,鲜亮的水润丰华,一定是热气腾腾,澎湃欢畅,跳动不已。啰嗦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好的鸡血石肯定是血色如即淌即流般新鲜、水润,水味十足,冰感纯粹。巴林石向来以地子纯透净爽,晶莹剔透,一水如河著称。四大名石中唯有巴林石整体上质地更为灵秀透亮,水性和冰味更为强烈。四大名石也有冻地的石头,但一是不如巴林石冻地品种多,另外也不如巴林石更为清透明爽。各个品牌冻地石头堆成一大堆,其中巴林冻石马上一眼就可以认出,就全凭巴林石这个水灵劲。那么红艳艳的血色,渲染泼洒于这样冰纯水润的石地中,那血色当然会要多新鲜就有多新鲜,要多水灵就有多水灵。血色就如刚刚喷涌而出,而且这热血沸腾的一刻永远定格在一瞬间,凝固了永世的辉煌壮丽,保持了不变的绚丽绽放、渲泄、奔腾形象,美丽再也不会改变,永远的灿烂辉煌。
鸡血石的血色极致之美,不止是正红骄艳,不止是干纯凝厚,更应是鲜活、水润,真的如血涌现。还是那句话,鲜的如即淌即流,鲜的水灵,鲜的潮润,更要鲜的能嗅到“血腥味”,鲜的触碰到即“鲜血淋淋”,这才配得上称为“鲜红”,才配得上称为鸡血石。
鸡血石的质地干净,无明显杂质杂色,地子透明或半透明晶灿明爽,似雪铸冰筑,这些才是鸡血石最重要的特质。仅是血色红艳,但地子糟糕,那永远迈不上鸡血石“高大上”的台阶,也永远是鸡血石的“穷亲戚”。贵州鸡血、桂林鸡血,旬阳鸡血等,以及昌化的水泥地鸡血石,血色还算红艳,但地子实地不透,闷的喘不过气来。质体或一色灰闷,或杂乱无章,有的纹脉肌理与大理石同出一辙。这样的鸡血石统统失败在地子上,毁在一地沉闷和杂乱。完全可以说质地如何,就确定了鸡血石的高下之分,决定了鸡血石的地位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