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投资收藏巴林石”这类书
(2015-05-30 09:21:11)
标签:
巴林石宝玉石编著者琥珀大套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前几天去中心书城翻书,看到一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巴林石收藏入门百科》,两位作者在巴林石业内很陌生,从没有听说过。巴林石这个圈子很小,能“舞文弄墨”的人我都知道,有些还非常熟悉。当然并非干什么才能写什么,跨界而为也是常见的事,鲁迅学医却当了作家,米其林卖轮胎,弄了个餐饮指南成了“圣典”。因此任何人写收藏投资巴林石的书都不奇怪,这很正常。这些年出了一些相类似的书,作者也都是这种“云里雾里”,不相识的感觉。
已出版的投资收藏巴林石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大套宝玉石、古董鉴赏投资系列丛书,巴林石是其中一册,另外寿山、昌化、青田也各自为一册,像开头提到的《巴林石收藏入门百科》就是这种情况。青岛出版社出版的《行家这样买巴林石》,就是“中国最美彩石全知道”大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名石收藏指南》,同样是一大套书的“之一”,只不过将四大名石一锅端,不一一单列为册。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有20多本,整套书用透明塑条封着不能翻阅,这么一大套书不让人翻翻谁敢买呀,这样做等同不让人买书。象这种将四大名石统编为一册的还有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姓收藏图鉴《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印石鉴赏与收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印石收藏投资手册》、现代岀版社的《四大名石把玩艺术》等。除了这种大系列丛书的分册外,还有专以四大名石为系列出版的丛书,比如海潮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名石丛书《巴林石鉴赏与投资》,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巴林石鉴赏新编》等,还有一些类似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一大套“全包”宝玉石、古董的系列丛书,动不动就是十几本,几十本的规模,有些是不同的编著者,也有的是一、二位“通吃”。后者真让人惊讶!佩服!真的懂那么多吗?宝玉石、古董这行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可能对一件事情弄不明白,搞不彻底,谁有那么大的本事通晓一切,明白所有。可以说这些书有不少就知道点皮毛,东拼西凑,上挪下移,自己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一片茫然呢?还怎么引导别人鉴赏、收藏和投资呢。这种书也就是类似于“行画”的“行书”而已,“行画”也就是有幅画挂在墙上,有沒有艺术品味就是另一回事了,“行书”也不过如此。表面上这些书都讲的头头是道,流光划水,但认真读读就会发现讲巴林石如同在隔着玻璃说话,是在说巴林石,但怎么也说不清楚巴林石。出版社出这类书只是着眼于赚钱,并不关心书的质量是否过关,是不是真的言之有物。实际上这种很专业的书,起码要请一个巴林石专家把一下关,但从书中看不到有这种安排。出版社有可能只是卖个书号,任其品质如何都可以岀版发行。
当然不能说所有这类书都不好,董洪全所著《巴林石鉴赏新编》,能看出下了很大功夫,作者还是行家,书也算言之有物,有些视角还比较新颖,图片也都认真标明明确出处。书的印刷质量也尚可,是这类巴林石投资收藏书中品质最好的一本。其它的书基本不敢恭维,虽然从表面上“流光水滑”找不出大毛病,该说的都说了,该有的都有了,但都是官话、套样,基本上是将巴林石按教科书那样罗列了一遍,太过表面、浮浅,满满的都是水,却没有一点“乳”来交融,也就是不能看出编著者对巴林石的真正热爱,深厚的情感,以及多年收藏投资积累的实践经验,整本书没有半句“真知灼见”。
有些书还严重侵犯知识产权,将别的巴林石出版物、画册中的图片不经作者同意,不打招呼就任意取用照搬,狡猾一些的故意将巴林石图片退地,搞反方向,略调整一下色彩,以掩饰偷盗行为。这种连起码道德观念都没有,一点也不尊重别人知识创作的人出的书,真是不耻!其连编著一本书的正常底线都没有。还有一些这类书版面糟糕,图文杂乱,沒有一点设计,一本教人艺术欣赏的书,自身装帧却沒一点艺术品味。再就是印刷质量低劣,将巴林石印的又灰又黑,图片又小,光鲜亮丽的色彩全无。巴林石看上去根本不是宝物,倒象堆破烂。这样被“毁”的不成样子的巴林石,谁会喜欢,谁会收藏呀。宝玉石类书的图片质量至为关键,完全是凭图呈现宝玉石的美感,图片恶劣,全书己价值全无。这类书有的书还存在概念混乱,表述错误,内容失当,论断奇特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对这类“收藏投资巴林石”图书来说,完全不懂巴林石的看热闹式地翻一翻尚可,了解一点基本面的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模模糊糊过一下。多少懂一点巴林石的人看这种书就没什么劲了,因为作者知道的并不比你多。说白了真想投资收藏巴林石的人,对这类书不会感兴趣,因为从这些书中看不到编著者对巴林石真正的了解,对巴林石的深入骨髓的认识,编著者更缺少收藏投资巴林石的实战经验,不能给读者真正实用意义上的分享。一本巴林石收藏投资的书必须是非常专业的,可为读者助大力认识了解巴林石,读了势必能让读者能够再迈上鉴赏与收藏巴林石的一个新台阶。说明白些这些编著者可能都不是收藏巴林石地道的行家,写出的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前段时间买了本《闫丽讲琥珀》,作者出身琥珀世家,家族从事琥珀雕刻、经营己30多年。其本人是中国琥珀蜜蜡研究会会长,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露面讲解琥珀。闫丽长年与琥珀原石接触,与琥珀雕刻打交道,对琥珀的真伪鉴别、级别高低、产地区别有着非常宝贵的第一手经验和心得。这样的人写的琥珀书,当然是极难得的真经,这样的书价值当然了得。提这个例子是说写巴林石的书也该同样有点起码的根基和底气。名食家蔡澜先生对是不是香港美食家有个界定,被称为美食家必须在当地有影响的媒体开美食专栏,必须是当地最顶级美食评比的评委,还有当地最好的餐厅会找你试菜。借用蔡澜先生的概念,在巴林石这行内教人鉴赏投资,该具备些什么资历与条件,怕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