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旧作拾遗40)半臂维纳斯的美

标签:
维纳斯雕像女神米洛斯人们 |
分类: 杂谈 |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半臂的米洛斯维纳斯大理石雕像,是一八二O年初,在希腊米洛岛的山洞里,被一个叫做约尔戈斯的农民私寻财宝时偶然发现的。后来法国公使馆的书记官用八千银币的昂贵价格把它买去,做为海军的礼物运至巴黎,奉献给法国皇帝路易十八。至此,半臂维纳斯像成为驰名世界的珍藏。
一百六十多年来,这尊神像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由衷赞美。当她越过地中海的波涛,长途跋涉到巴黎时,人们为之喜悦、骄傲,奔走相告。整个法兰西一片欢腾。卢佛尔博物馆把这座雕像奉为镇馆之宝,列为首席艺术珍品,专辟一室,以守女神之美。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涌向法国,涌向卢佛尔宫,人们都以能亲眼看到这位美学的天使为毕生的幸事。
米洛斯维纳斯雕像,立意高雅,形神兼备,体态庄重。她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底德,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所以自罗马以后,人们便把美神通称为维纳斯。
这位女神诞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她的职责是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传说美少年特维阿各尼斯是她的情人,狩猎时受伤而死,爱神非常悲痛,于是感动了诸神,让阿各尼斯每年复活六个月与爱神团聚。此时,大地万物回春,草木欣欣向荣。有关她的传说和故事还有好多好多,古希腊和以后欧洲的文艺作品常以此为题材。
这座雕像是仅存的希腊大理石原作遗物之一,是希腊划时代的杰出作品。她以神为题材,却没有把她真的神化。人物充满了秀丽、端庒、静穆的神态,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她的美在于心灵的平静和体魄的健康。体现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不知名的艺术家对人的热爱和精细的研究。古希腊许多神的形象都是按照人间的裸体塑造的。受到崇尚的是神,但塑造的却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人。艺术家通过塑造典型完美的艺术形象,对人的力量和美做了歌颂和肯定。维纳斯椭圆形的脸,希腊式的直鼻梁,平额端正,嘴唇稍稍鼓起,发髻刻成有组织的轻波纹样,面部表情宁静、严肃,没有微笑。这是公元前五世纪后期形成的理想化脸形。美神被雕成半裸体的,腿部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出脚趾。裸露的上半身与着衣的下半身形成强烈的对照。由于雕像下半身显得厚重稳定,使雕像在整体上具有纪念碑一样的特殊崇高感。作者对维纳斯姿态、动势的处理也异常微妙。整个身体呈螺旋状上升趋向,并有稍许倾斜,各部分之间强弱交替充满了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随着人们观察视点的变化,女神雕像有时显得异常活泼机灵,有时显得十分庄严、宁静。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同样具有光辉,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惊异的是,女神两臂虽失,却不给人残缺的感觉。人们曾设想出许多为女神恢复双臂的方案,但均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人们发现,没有双臂反而能增添雕像的美,可以更丰富人们的联想。米洛斯维纳斯雕像体现了古希腊人类童年时代杰出的艺术成就,是不朽的艺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