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毅臣
杨毅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146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98/(旧作拾遗33)来自生活的绘画形式美

(2015-04-15 11:08:09)
标签:

形式美

观者

矿灯

旧作

光和

分类: 杂谈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是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主师需要从素材中选择必要的成人加以适当组织后产生的。因而其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思想内容,不论是抽象还是写实,都不同程度地寄托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由于绘画依靠线条和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画面在时间上是凝固一点的,是直观可视的,因此首先能够抓住观者视觉心理的,就是作品的外部结构和形式特点。一幅好画总是先以强烈的形式打动观者,然后才能给观者以意境和情趣上美的享受。版画《煤矿工》组画之一(刘亚平作)在抽象线条与黑白块面的组合中象征性地表现了煤的开采到化为光和热的全过程。年轻的煤矿工肩扛风镐,头佩矿灯。那高昂的头,那塔柱子般的腿,其千钧之力紧撑画面,似有挤破画框的顶天立地的感觉。伸出的粗壮手臂托起视幻图案状的象征性光环,疾射的矿灯光束联着煤流的飞瀑,其明确的寓意为:矿工是光明的开拓者,是光明的主人,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作者选择所描绘的物象和环境,是最能反映煤矿工人本质力量和最能打动人的形式美的设计与构思,使对煤矿生活的提炼和对矿工真挚情感的内容与作品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这是寻求作品在构成形式美的意境中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