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常来常往
(2015-04-08 09:41:59)
标签:
深圳朋友常来常往请你吃饭一幅画 |
分类: 杂谈 |
前些日子大学同班同学娜丽莎来深圳。她女儿嫁了个香港人,这次专门来会亲家,路过深圳联系我,老同学挤时间聚了一下。我喜欢同学、朋友到深圳联系我,久别相聚和时常能见都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在朋友圈有个口碑——热情!只要是同学、朋友,那怕是朋友介绍的朋友,只要你联系我,不管有多忙,我在深圳肯定会去见你,请你吃个饭。经常在深圳见旁边的朋友接电话说自己在“哈尔滨”、“乌鲁木齐”之类,理解这是避开不愿意见的人。而我始终是“老老实实”,在就是在,不在就说不在,不会撒谎。除非极个别确实不愿搭理的人。
有个客户因一个画册单折腾我两次飞去呼和浩特。拍摄、设计、打样,耗去精力和成本一大堆,最后因此人调动工作这事不了了之。有一笔开了发票的打样费,打样前就签了协议,不管任何情况下这笔款必须付,但依然打了水漂。不能肯定这笔钱是真未搞定,还是他自己弄到腰包。整个过程其所表现出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让心生厌恶。数年后,此人到深圳还发信息要见我,不明白他怎么好意思。实在不愿意再和这种不讲诚信的人拉拉扯扯,这可能是唯一联系过我,我却没去见的一个人。还有一次晚上快11点,接到家乡一位朋友电话。说他在深圳,现在宝安一个什么地方,可以过来见见吗?我和太太开车到见面地点时,已经夜里12点多了。这时他才知道,从我住地开车到这里要一个多小时,一个劲道歉不该这么晚还让我来。还有个朋友做旅游,经常带团去台湾、新马泰之类的地方。时常途径深圳,有几次约见面的时间是深夜二、三点。而且他住的地方都在城边上,这是旅游团“例牌”的入住位置。半夜三更我们会合后会找个街边排档喝个啤酒、烤点东西,这个时候只有大排档还在营业。过度“热情”也会有“恶报”。去年一位在家乡某个场合认识,但又不是很熟悉的人。他与我的一位好朋友很熟,有次这人请客朋友把我也带去了,就是这么一个饭局之缘。他在我朋友圈发在深圳的图片,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告之”。主动联系他约好第二天我请晚饭聊聊。但我按时到了餐厅房间等了好久都不见其消息,打电话去问说是中午喝醉了,现在还爬不起来,不过来了,实际我下午还联系他说没问题。很少见这么“恶劣”的行为,不打算来了还不知会,够损!当即删了这个人的电话、微信,当然不可能再有来往了。还有一次一位北京关系不远不近的朋友到深圳找我,约好晚上请他吃饭。事先问清楚其共3个人。到酒店接见面时又告诉是5个人了,从广州又来了两位。坐到车上往餐厅走他接了个电话,说人数增加到8个,还有深圳一家朋友要过来。还问吃饭的地方是订的厅房吗,这是不想在朋友面前“掉价”……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你请一个人吃饭,对方不打招呼会带来一群人,而且还毫无愧色,认为理所当然,搞的你措手不及,完全打乱事先安排。心里不痛快,不想再理这家伙。这个人后来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再也没接过,这样的人完全不必在意。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人,每次见你都说“我请你吃饭”。见多少次说多少次,但从不兑现。这句话不过是其随便敷衍之语,是句口头禅,对谁都说,但对谁都不当回事。我有个大学同学一见面就说送一幅画,说了二十多年了,从没见过画影。我早知道他对谁都这么说,这只不过是他一种打招呼,或表示与你亲近的一种方式。曾有一位同学硬跟他回家,从墙上取下一幅画拿走。这种逼着“兑现”不可取,对方不认真你真不必执着。不过我与朋友乐于相见是认真的,言出必行。只要说请你吃饭,就一定认真追你落实。即使是经历无数这样或这样的“尴尬”---你在深圳对这人热情成不象了,但回到内地打电话给他,电话里说的非常好,但肯定不来见你,更别提请你吃个饭了。更有甚者,半年前在深圳招待过此人,酒宴直落唱歌般“隆重”。等到了内地即使是迎面碰见,人家已不认得你或不想认的你。所以有句话一定要记住:“一生只见一次的人,永远也别在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