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设计用字常识
(2015-03-09 18:34:35)
标签:
繁体字行距用字字体字距 |
分类: 平面设计漫谈 |
关于设计用字专业书中已讲了不少,但在设计实践中还是有些应该规范性的用字沒有讲到。
1、不可简繁混用
经常见到一些平面设计简体与繁体字混用,这首先不符合国家的出版规定——在中国大陆所有媒介发布等用字均不允许使用繁体字,仅一些历史遗留沿用许久的标志类用字可以例外。另外简繁同用则在文字体例上也有些混乱,这有些别扭,应该“一码是一码”,“井水不犯河水”,这是起码要讲的规矩。面对港澳台的平面设计则一定用繁体字,这是历史造成,不可逾越。但要特别提醒:繁体字绝不是用简体直接转繁体即可了事。中国大陆简化繁体时并非仅是一对一字的简化,还将许多同音但不同的字合并归类,比如“面”字,简化字“方面”、“面条”、“面孔”等都是同用一个“面”字,但繁体字这几个“面”字则完全不同。这种情况在繁体字中不是个别,而是有相当比例。正确使用港澳台繁体字,最好就是懂繁体的人直接用繁体字在香港繁体软件中录入,这样肯定顺顺当当,不会有用字差错。但问题是大陆中青年一代都不懂繁体,也只好先用简体录入,再用香港或台湾繁体字体转换。切记不可用大陆繁体字直接转换,这样虽然省事,但会字转错的很多。即便是用香港或台湾繁体字库转换,也会转换不够彻底,一些字肯定会转错,还需要懂繁体字的人逐一校对,找出转换不正确的繁体字加以改正。实际上不能正确转换的繁体字也就是一定数量,可将其事先列表,知道这些字非要一对一手工操作转换不可,这样效率会大大提高。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即使是港澳台那边已录好的排版繁体字文件,拿到大陆用香港繁体字软件排版,也会有一些字不能正确转换,这是因为排版时另外换用了一种字体,字体之间也会产生不识别。总之,在大陆使用繁体字,不可简与繁一转了之,那肯定会出错,一定会闹“笑话”。
2、最好不要新旧字体混用
我的公司向来要求设计师不可老派、新派字体混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一定要有用理由。每一种字体都有表情和气质,老派的书宋、报宋、仿宋、黑体、楷体、行书、隶书等历史积淀深厚,传统意味深长,适合典雅、庄重、书香、简约的风格,适合书卷气、典籍感、历史味的设计,而新派字体五花八门,新颖、时尚、灵动,适合华丽、高级、新潮、青春、女性等设计。不可及谨慎新旧字混用的理由,也主要是字体还是应“类聚”和“群分”,这样才感觉用的其所,用的舒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老派与新派字体合用恰当,也是可取的,这里只讲的是一般规律。
3、姓名、数据、公式不可过行
A、文字排版经常会遇到人名、公式、数字等,正规的出版物不允许将其截断分到两行上。比如“张建平”,排到一行结尾只能排下个“张”字,或“张建”两个字,“建平”或“平”则要移到下一行,这样不可以,会造成阅读不方便,看着别扭,也是对所用姓名者不尊重。公式和数字也是同样道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行长,或手动字距来调整正确。
B、排版文字经常会遇到标点符号在一行结尾,一个文字团块出现一、二次这种情况还不要紧,但多了一定会形成这个文字团块后部的锯齿形状,影响这个文字团块的排版美观。这种情况也要用手动调整字距来调整解决,尽量不要或极少在行尾放标点。还有除引号、括号外,也绝不可在一行文字的开头岀现标点,这样就非常别扭了,不符合正确阅读规范。还有一种情况要避免,就是文字排版同一段文字这个页排不下,要接着排到下一页去。这个时候这个页的文字结尾不可出现句号,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以为这段文字已结束了。顺便说一句,一行文字不管字体大小,都不应该超过30个字左右。一行文字过多,肯定阅读就比较困难、疲劳,会产生没完没了的焦躁。
4.规范、舒适的行距
常见一些平面设计行距混乱,不规范、生硬、紧张,让人阅读时感觉不舒服。见过一个大企业的宣传折页,图片小说明与图片的距离忽松忽紧,最近和最远差别有2mm。也见过同一平面设计,连续分部分阶段性介绍文字,本该字体、字距、行长统一规范,却行距忽高忽低,十分随意。字体排版最见一个设计师基本功。图片与小说明不仅要同一字体、字号,而且必须字与图距离相等统一,一般以2-3mm距离最为常见,也可以根据设计情绪化表达,目的性追求、行业特性确认自由发挥。正常规律字与图越紧,甚至字压图都是实用性,说明性为先的设计。字体越小,距图稍远则适于表现高档事物、高级奢侈商品为先的设计。不管任何设计想法,方便阅读是根本,凡是阅读困难的设计就一定不是好设计。现在市场上的出版物一般都以一字的高度为行距,也就是如用9磅字排版,那就是9磅字的高度做行距。
行距宽松、空旷当然版面会清爽整洁,方便阅读,不易疲劳。还有设计故意加大行距,这也不要紧,只要版面效果好,也未尝不可。一般说来,现在已很少有人用电脑正常排版自然跟出的行距了,这种字距太局促、狭窄、阅读当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