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别再说意大利面是中国传入

标签:
典型条件工具形状鲜面杂谈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中午我和太太在万象城意粉屋,点了两份套餐,白菌汁鸡肉意大利面和烟肉、蘑菇、蛋螺丝粉。问了服务生这两款面都是煮的鲜面。这款白菌汁意大利面用鲜面面质内心柔软,非常适合煮在轻盈奶油类酱汁中。汤汁稠粘、芬香的汤汁稠粘芳香,吃起来柔和软糯,丰腴滑顺,不像干面那样有弹牙的硬劲。在家里煮意面没条件做鲜面,只能煮干意面。另一份烟肉、蘑菇、蛋螺丝粉,据说粗粒粉面制成,三股螺旋的造型酷似风扇叶,这种形状的意面能留住酱汁,这款面口味更清爽些。套餐配意大利汤、奶油忌廉汤、奶油烤面包、热咖啡和冰柠茶,再加一个凯撒沙拉。此时想起了一个流传甚久的谬说,说意大利面是由马可孛罗从中国传入。几乎每个到意大利的中国人都喜欢拿这个“段子”来跟意大利人套近乎,这是意大利人最反感和最不喜欢听的。就象中国人到日本总爱讲是中国文化孕育了日本文化,这最早有点影,但也不能永远挂在嘴上。实际上日本文化对中国也有影响,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干部”、“派出所”、“团结”一些词句就从日文而来。意大利面由中国传入则是一点影也没有的事。马克孛罗描述在中国见到由谷物粉制作的面食时,形容这些面用的是他已熟知意大利面的名字,比如细面(Vermicelli)和宽面(Lasagne),这可见意大利面早就有了。在意大利一个古墓出土了“干面条”,产生时间比马可孛罗早了200多年。中国是个“一言兴衷”的国家,人们从来都人云亦云,不愿动脑筋,不着调的胡说乱说大行其道,一些谬误流传甚广。
据意大利学者研究,意大利面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阿拉伯人喜游牧,漫游过程需要便于携带和保存的食物。阿拉伯人游历到西西里岛时发现了当地出产的硬质小麦,因而开创出了最早的意大利面。这也归功于意大利稳定的小麦产量和齐全的碾磨工具,没有这些条件,也难有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对于意大利,就象炸鱼和土豆条对英国一样都是“国菜”。意大利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意大利面,这是最代表意大利民族特色的食物了。其在美食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弹口”,做意大利面的面粉质地硬朗,做出的面条就比较硬实,这也是意大利面和中国面条最典型的区别。
前一篇:642/尝尝国产“日本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