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在欧美人们去餐厅不外是两种选择,一是专去尝美食,来吃做得很好吃的东西。二是去“吃”厨师,欣赏这个厨师高超的厨艺,专门来尝他的菜。这类餐厅大多以主厨的姓名命名,晚餐开始前主厨要出来向客人致谢,打招呼。而在中国客人到餐厅绝大多数与上述两种选择不沾边,用名吃殳俏的话说,中国人到餐厅主要是为了“商务”。也就是说目前中国餐饮主要是为商务宴请、朋友应酬、媒丧嫁娶等各种“商”服务的,“被”餐饮的作用最大。真正去餐厅为吃好东西的人极少,冲着某位厨师名气去吃的几乎闻所未闻。因此在中国的餐厅“档次”被看得最为重要,一切能显示身份价值的因素都被澎涨到极致。凤凰卫视名人梁文道到台湾,一位身居要职的政界人物请他吃饭就在餐厅的大堂,台湾的餐厅大多是没有“厅房”的。如此重要的宴请不进厅房,这在大陆是完全不能想象的,而厅房设置本身就是要拉开“档次”。
昨天下午下班天下暴雨,我和太太有点不想回家做饭,商量着找家菜能合心意,吃着舒服的餐厅。但最后还是回家了,因为满城的餐厅如果为别人而去还有得选择,但纯为自己去却没一家想去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座城市还没有想到为我们今晚这种简单的欲望做些什么。
去超市买了南瓜、红葱头、土豆,还买了成罐的清鸡汤。回到家先把半个南瓜、一个土豆蒸熟,捣成泥状。架上双立人的汤锅,放入清鸡汤,切碎一个红葱头及一瓣蒜,再加点橄榄油开火煮。不一会一锅色泽橙黄,喷香仆鼻的西式南瓜汤就好了,再撒点黑胡椒粉装盘,太太连说好喝,这个夜晚真是美好。

1995年3月欧仁图雅在深圳小梅沙海边留影,那时什么时候海边都没多少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