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我带深圳巴林石藏友团到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参加第十届巴林石节,在各项活动间隙中挤出一点时间,我建议大家去附近北五台的辽太祖墓去看看,这个地方去年我就去过,这次还想再去实际是想再去吃那里的大锅鸡。
汽车从大板开行2个多小时后,远处望见一片起伏的群山,从旁边布满丛林的一条土路开进去就看到“北五台”的牌楼了。再向前走到山脚,又见一白玉牌楼,牌楼后边是几户农家的房舍。我们先去登山,去看当年的“大辽皇宫”,实际上现在只能看到一些砖瓦的碎片,还有一些断裂残破的石台阶。此外看不到任何当年辽皇宫鼎盛时留下的痕迹,仅是满眼荒凉的山林、丘陵。唯有到了山坡顶上还看到了一个“石房子”,这是用四块巨大的石头垒成的房子,很难想象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远古,人们是怎样把这样巨型的石头运到山顶并垒成房子的,这个石房当时是怎样建造的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也可算是个千古之迷。
上山之前我就嘱咐上次来这里吃过饭的那户农家,给我们准备晚餐。要求还上这里最有特色的大锅鸡,就是直接在木头灶火上架上大铁锅,放入鸡肉、土豆、粉条、茄子、白菜等配菜直接炖熟。我让主人杀三只鸡,以吃鸡肉为主。下山不一会就有人喊着开饭了,大家围着锅台坐下,掀开锅盖热气腾腾,锅内的东西都已经炖熟了。我喊大家先吃鸡肉,我心里有数,去年就吃过的这种大锅鸡,不知有多好吃,吃了终生难忘。这里的鸡是真正的“走地鸡”,农家根本不喂食,整天放养到山上,是不是野鸡的“野鸡”。这些年由于生态保护的好些了,去年来的时候在山上经常可以看到飞来扑去真的野鸡,今年大旱,野鸡就难见了。我们过去也听过不少“农家鸡”、“走地鸡”、“土鸡”的各种说法,都让人半信半疑的。第一次来这里时,朋友说这的鸡是地道的放养鸡,只吃山上的虫子、草粒,我当时也不愿意相信,以为又是一种招揽的方式,等吃上了大锅煮的鸡时,感觉肉非常鲜香,肉很瓷实和有韧性,口感也很劲道时,还是问了问当地一位很熟悉这里情况的朋友:“怎样才知道这鸡肉是真正的放养鸡呢?“朋友告诉我:“你看那鸡骨头多硬实,又有些发黑,饲料喂出的鸡根本不可能这样”。
这次同来的深圳几位朋友都连连大呼鸡肉好吃,说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鸡肉。不一会锅里的肉就被抢着捞尽了,还有人不停地在汤里翻腾找着鸡肉。我心想:“废话!要不是这的鸡肉这么好吃,我干嘛这么费劲地带你们来。”这就是旅行的最美妙之处,你可以看到和尝到你平时根本见不到的东西,能体会某种食物最好最直接的出处和食用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