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我还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工作,跟着一位领导到深圳来参加一个全国公关会议。就住在深圳湾大酒店,现在已改建为洲际大酒店,不过大门前仍保留着当年深圳湾大酒店外立面的一堵墙做文化传承的一种象征。这次公关会议开幕式在位于蛇口的五星级南海大酒店会议厅举行,记得袁庚还出面讲了话。开幕式结束时已近中午,主持人宣布全体代表到餐厅吃自助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自助餐”这个词儿,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到了餐厅后看到的情形让我很吃惊,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拼命向前挤,好象在抢什么东西,现场一片混乱。见状我们也使劲挤了进去,挤到最前边,看到铺了雪白桌布的桌子上成排成片地摆着玻璃杯,里边都倒满了可乐之类的饮料,再往左右一看,长长的桌面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我马上伸出左右手各抓起一杯饮料,我身边及身后伸出的无数只手也在极迅速地端走这些饮料,瞬间一大堆饮料就被扫荡光了。就在这时几位穿白色工服,戴厨师帽的工作人员马上又用推车推来一大堆杯装饮料,迅速地再摆在桌面上。随后又一边苦笑着摇着头,一边又迅速返身冲向后面的工作间,等到桌面的饮料又快被马上清光时,他们又推出了一车。如此循环往复多次,人们开始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那么猴急的使劲挤着来抢东西了,因为看到被抢光的饮料和食品马上就会补上,一直未间断在保障供应,这才慢慢地明白自助餐原来是这个样子,食物可以不间断无限量地上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是抢着了才有的吃,抢不到就吃不上了。现在想来这样“抢”食般的吃自助当然可笑,但是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许多现在熟视无睹的事在那个时候却是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事。我相信当时参会的绝大多数人同我一样是第一次吃自助餐,不知所措,以为要“抢”才可以吃到嘴。另外其时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生活还很清苦,能被人请吃饭仍是件很隆重的事,碰到好吃的当然要当仁不让“奋勇向前”了。
自助餐最早源于英、法,原本是鸡尾酒会备点小食让客人取用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提供餐食的方式。最后是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把自助餐发扬光大使之风迷全球的,在这里自助餐主要是让赌徒输光了钱,也可以用很少的钱大吃一顿,借以平衡一下心理。现在吃自助人们最关心的也是能不能把花的钱吃回来,吃什么、吃多少划算不划算是主要的消费心理。实际上自助餐不可能给客人吃多么好的东西,大多是用餐厅难用的剩余材料来应付,肯定不会太好吃。用梁文道在《味觉现象学》一书中的说法,人们选择吃自助,还因为自助餐“却另有无比震撼的视觉效果,那就是盛满食物的长桌,五颜六色七味杂陈,情况犹如罗马废墟里壁画的盛宴场景,是食物与食欲的无耻夸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