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

(2009-04-30 10:16:43)
标签:

对章

钙石

雕刻艺术

长物

王福厂

巴林

文化

分类: 巴林石漫谈

    随着巴林石影响的日益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渐提高,各大拍卖行也开始将巴林石列入拍品中。2005年12月7日天津国拍以11000元拍卖价成交了一块巴林福黄石三螭钮印章(见图1),尺寸为5.5×6.5×2.5mm,个头比较小,但石头品质极好,是福黄石中顶级的鸡油黄,满地里外均是纯净、统一的灿黄。爬的最高的那只螭有些俏红,构思用材很得当。雕刻是那种古法的“老雕工”,一看就是世代相传,家承下来很精湛的手艺。这块石头在这个时间段拍卖的价格当然比较低,因为巴林石正是2005年才开始有明显上涨,但涨福并不高,这块石头如若再晚两年拍卖,价格至少要翻几倍。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图一)

 

    2006年12月26日中国嘉德拍卖的一对巴林石鸡血对章(见图2),最让人费思量。这套对章每枚高15.3mm、宽约10mm左右,材很小,从材质上看是牛角冻地夕阳红鸡血石。拍卖目录上标明是民国时期的出品,称“民国、王福厂款巴林石对章”。翻遍所有巴林石的图书、资料、文献,说巴林石在清代曾做为贡品献给康熙,这只是传说,没有正史记载也无实物凭据。据说民国初年,热河驻林西镇守使米振标曾组织开采过巴林石,但采得很少,可事实是现在能查到和看到的民国时期的巴林石出品极少。2004年8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春广主编、朱景田总撰稿的《中国国石巴林石》,书中列举了两件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巴林石工艺品《金鱼》和《法器》,可能因不好判断究竟是“晚清”还是“民国”时的东西,只好笼统地称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也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中国嘉德拍卖的这对巴林石章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明确无误是民国时期留下的巴林石出品,也许可以对应说明民国初年巴林石可能有过短暂和零星的开采。中国嘉德拍卖的这款对章其中一枚上面刻有“长物斋主人存”,另一枚刻有“戊寅夏福厂作”。笔者查了资料,这里所说的“福厂”,全名叫王福厂,字维季,号福厂。浙江杭州人,生卒1879年至1960年。是著名的书法家、冶印家。清朝末年参与创立西冷印社,民国初年在北京印铸局做技正,新中国创立后为中国画院画师。这对章上所指的“戊寅年”,按王福厂先生生平是指1938年,而“长物”一词笔者也查了是指秦汉以后收藏金石文字丰富,以及收藏古琴、刀、布等甚多者,就被称为“三长物斋”。王福厂这对对章篆刻给何人不得而知,但这对巴林石对章却极具珍贵历史意义。但可能因材质太小,才高1.53cm,是配百宝嵌盒(见图3)的,因此拍卖价仅8800元。但也是这样规格鸡血石的“天价”了,同样大小的鸡血石现在也至多卖100元左右,这无疑是因为上面有王福厂的篆刻,以及对章的历史年代较久所带来的超级价值。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图二)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图三)

 

 

    2007年12月16日北京翰海拍卖行同时拍出三件巴林石雕刻作品,均卖价不菲。《海螺》摆件(见图4),宽25.2cm,石材为巴林冻石,拍卖价224000元。《螃蟹》摆件(见图5),宽22.1cm、巴林福黄石,拍卖价504000元,这个摆件拍的价格高些,原因所用的是比较珍贵的福黄石材质,且石材规格比较大。另有的《章鱼》摆件(见图6),这件作品是巴林红花冻所雕,材质非常大,宽有43cm,是很大的摆件了。拍卖价也最高,为896000元。这三件拍品价格能拍这么高,是因为此时巴林石价格已涨到市场很高的价位了,如若再晚三至四个月拍卖,价格可能还会翻倍,因为2008年上半年是巴林石历史上价格最“牛”的时期,当然如果到2008年年底再拍卖,可能就拍不动了,或者价格根本拍不过2007年12月这个时期的价格。2005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巴林石价格数倍,乃至数十倍疯涨,其间上演了无数梦想成真的财富故事,这批拍品是在最恰当时间以最理想的价格出手的。据拍卖目录介绍,这三件作品是同一作者福建平潭人石中天所作,此人今年年仅三十二周岁,雕刻艺术水平已颇见功力。最难能可贵的是其未完全走民间传统雕刻工艺的老路,而以现代雕刻艺术的手法来构思、创作作品。这几件作品均布局舒展,用材巧妙,主次分明,没有选择巴林石雕刻几乎每刻必用的传统古兽纹饰,而是选取了大自然可爱的天然海洋动物,一看就主题鲜明,意趣盎然,充满大自然的鲜活、生动的气息。而且作品看上去十分爽朗、清晰,没有传统民间雕刻那种面面俱到,含混不清,层层叠叠,繁纷杂乱的感觉,客观地说作品价值因其艺术水平的高超增值不少。早些年巴林石因为石材本身不值钱,全靠后来的雕刻加工增值,到了2005年以后巴林石价格大涨,石头本身已身价很高,雕不雕,雕得怎么样也仅是“锦上添花”的意思了,也就是说雕刻已不是增值的主要因素。但现在来看石中天的这三件作品,显然雕刻艺术水平是其所具高超价值的根本,这也颠覆了最近一个时期人们看石头只看重石头材质本身价值的一边倒思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感慨巴林石雕刻人材缺乏,缺少好雕刻作品。而且我们一直把目光放在寿山石、青田石的那种传统的老雕刻方法上。而这三件作品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完全可以引进现代雕刻艺术人材,用现代雕刻艺术的手法,加上选石用石恰当,依材立意方法论的认识正确,就可以开创出巴林石一种新的雕刻艺术创作之路。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图四)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图五)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 (图六)

 

 

拍卖行中拍出的巴林石

 

    最后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巴林石通过拍卖行这种方式稍售是个非常好的方式,一是无疑可以扩大巴林石的影响,提升巴林石的品牌形象。二是可以通过拍卖竞买,增大巴林石价值。三是参加竞拍的大多是收藏家,这对促进巴林石收藏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是大有好处的。能看到这么多有名的拍卖行都在拍卖巴林石作品,这让人非常兴奋和很受鼓舞,这毕竟是巴林石越来越强的一种真实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