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乱称“美食家”
(2009-03-30 19:25:47)
标签:
美食家吃主儿会做会吃王世襄香港美食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昨天在书店买了本讲上海18位收藏家收藏故事的书,作者沈先生在书回折上的自我介绍中有一项是说自己是“美食家”,每次听到国人自称或被称为“美食家”,我都感到不舒服,因为美食家实在是不可以乱称乱叫的。
有人问香港蔡澜什么人可以在香港被称为“美食家”,回答说起码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香港最重要的美食评比的评委,二是在香港有影响的报刊开有美食评论专栏,还有就是香港最有名的食肆,比如镛记之类的凡有新开发的菜,都会找你来品尝提意见。蔡澜说的还是在香港被称为“美食家”的条件,而在内地叫人美食家除了这三个条件外,有一点最至关重要,这就是中国传统一句老话所讲的“富不过三代别讲吃穿”。在中国只有王世襄老先生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人称为“美食家”,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翰林,曾任陕西、广西巡抚等职。祖父则曾是派驻国外的外交使节,祖母曾留学英国,是民国知名的女画家。而王老先生本人则是在很富足家庭长大,“会买、会做、会吃、怎么好吃怎么来”的知名“吃主儿”。王世襄曾在1983年第一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同溥杰与王利器一起被特邀为顾问,出过自己餐饮方面文章居多的自选集《锦灰堆》,还为《中国名菜谱》做过序。王世襄儿子王敦煌在《吃主儿》这本书里对“美食家”这个称呼有个评价,“怎么着也得有丰富的阅历,对饮食文化体会入深,还得见多识广,对各地的名厨名馆了如指掌,对美味佳肴品评得头头是道”。还有这样也不够,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名馔的由来以及历史渊源,能够引经据典加以考证,显示出深邃的内涵”。王敦煌还特别强调,美食家还“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如果只精于品尝美味佳肴,只会动口不动手,是不能被称为地地道道的“美食家”的。
中国曾经从上世纪五十代起经历过三十多年的“美食空白期”,这段时间人们温饱都不能,没有可能来品鉴美食。所以凡是这个时期饿肚长大的人,都没有“会买、会做、会吃”这个底蕴,也就没资格来做“美食家”。即使象王敦煌这样的人也因为有这样几十年的美食体验断层,也只能多谈谈自己的父亲,谈谈“玉爷、张奶奶”如何“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