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陆报刊的美食版

(2009-03-27 13:21:48)
标签:

大陆媒体

餐厅

美食

报刊

雷克尔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香港美食家蔡澜到深圳西贝莜面村八卦岭店吃了一顿羊肉和莜面,大为赞赏。很快就从香港派来了两位摄影师过来拍了菜,在香港一本十分流行杂志他的美食专栏上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推介文章。马上就有许多香港人举着这份杂志的剪报找上门来尝鲜,店里有几天挤满了香港人。从这件事上能看出蔡澜在香港美食界的号召力之大,也反映出香港媒体的美食评论对餐厅的重要影响力。

 

美国《纽约时报》前餐厅评论员露丝·雷克尔,写过一本《美食评论家乔装秘密生活》的书,书中说到她能“牛”到去纽约一家名店去吃饭,餐厅能让“西班牙国王此刻正在酒吧里等位子,但是您的桌子已准备好了”。纽约各大饭馆的老板,都把她的照片贴到厨房里,以便店员随时辨认,如发现目标,要立即上报。这个露丝·雷克尔之所以能这么“牛”,是因为她是《纽约时报》的餐厅评论员,她若在报纸上赞扬一家餐厅,这家餐厅的生意就会马上好了起来,预订不断,都会排到几个月以后。如果她说一家餐厅的坏话,虽然不致于让这家餐厅关门,但生意肯定会一落千丈。由此可见《纽约时报》餐厅评论是多么有权威和话语权,这当然是报纸始终不受任何商业利益影响,一直比较公正、客观所造成的。报社还规定评论员必须对餐厅至少暗访三次以上,为了评论客观、全面,每次暗访都要约上几个朋友一同前往。

 

相比较而言大陆媒体的美食版大多与广告利益相关,改头换面的“软文”充斥版面,从来都是说好不说坏。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美食版其实就是一种广告的特刊,对读者传达的美食信息有相当大的误导性。我曾好几次按某报刊推介文章上门去吃东西,都远不是那么回事,大有上当的感觉。当然大陆媒体的美食推介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没有几个人会注意报刊上的餐厅评论,自然也不会迷信这些评论。人们外出吃饭靠得是餐厅口碑的口口相传,也依赖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因此,大陆报刊的美食版实际上生不逢时,也只能充当隐形广告的角色。

 

《天下美食》杂志原来每期都有暗访餐厅的文章,可能仅去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感言比较多,但这也是大陆媒体唯一具有独立立场,有批评的餐厅评论了。但这份杂志改版后,这样的文章也没有了。《天下美食》本来是想要撑着大陆美食杂志“老大”架子的,但始终没改变小圈子自误自乐的印象。还有这份杂志以前每期都夹着一份单张调查表,说填了寄回去就可以获赠下一期新杂志,我和周围的几个朋友都当回事了,调查表寄返后却杳无音讯,显然这是个骗人的把戏,目的在于获得读者的详细数据。《南方都市报》每周四一次“饮食时代”专刊,号称有脱离广告利益之外独立表达的立场,办得还比较灵活、有趣。但内容多为餐饮信息的传达,主要介绍那有好吃的,缺少真正的餐厅评论。

 

    中餐到目前主要的评价仍主要是“好吃不好吃”,还远没有到达美食与艺术两个层面同步的境界。当外出吃饭还是个非常随意的事情时,大陆媒体的美食版也的确难以在餐饮指引和理念探讨上有所做为。人们还没有阅读餐厅评论的需求,也无必要,更不会听媒体话,按图索骥去消费,现阶段大陆媒体美食版自说自唱也是无可奈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