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公羊传》及全文翻译 —— 隐公八年

(2011-08-17 14:45:06)
标签:

《春秋公羊传》

及全文翻译

——

隐公八年

文化

分类: 【百万书库】

 

八年

【原文】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①。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②。宛者何?郑之微者也。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③。天子有事于泰山④,诸侯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庚寅,我入邴。其言入何?难也⑥。其日何了难也。其言我何?言我者,非独我也,齐亦欲之。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⑥。

辛亥,宿男卒⑦。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⑧。

八月,葬蔡宣公。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从正⑨,而葬从主人⑩。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⑾,而葬不告。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⑿。公曷为与微者盟?称人则从⒀,不疑也。

螟。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此展无骇也。何以不氏?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

【注释】

①八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垂:即犬丘。一地两名,卫国地名,在今山东曹县北(一说在今鄄城县东南)。

②宛:郑国大夫。邴(bing丙):古地名。郑国的邑。《左传》作“祊(beng崩)”。在今山东费县境。

③汤沐;即沐浴。《礼•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注》:“给斋戒自洁清之用。浴用汤,沐用潘”

④有事于泰山:何休注:“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洁斋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所以尊待诸侯而共其费也。”

⑤难:很困难。按:邴是郑国祭祀泰山的邑。郑桓公是周宣王的母弟,所以将邴地赐给他,用作周天子祭祀泰山时助祭的汤沐之邑。传到郑庄公时,郑庄公见周天子已经久废对泰山的祭祀,助祭的汤沐邑已无用,并且距郑国太远,因此就想用邴地交换鲁国的许田。这时,鲁国还未把许田给郑国,而郑国先把邴地给了鲁国,鲁国如果接受邴地是有罪的,因此说“难也”。何休注:“此鲁受邴,与郑同罪,当诛”

⑥己亥:六月初二。蔡侯:即蔡宣公,名考父,蔡戴公之子,在位三十五年。

⑦辛亥:六月十四日。宿:古国名,男爵,风姓,故地在今江苏宿迁县。宿男, 宿国君。

⑧庚午:七月初四。瓦屋:周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北。

⑨卒从正:死后要按照礼仪从事。何休注:“卒,当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从君臣之正义言也。”

⑩从主人:依照本国主持的安排。何休注:“至葬者有常月,可知不赴告天子。”

⑾卒赴:何休注:“赴天子也。”

⑿辛卯:九月二十六日。包来:《左传》作“浮来”。纪国邑名,在今山东莒县西。

⒀称人则从:何休注:“从者,随从也。实莒子也。言莒子则嫌公行微,不肖诸侯,不肯随从公盟,而公反随从之,故使称人,则随从公不疑矣。”

【译文】

鲁隐公八年,春天,宋公与卫侯在卫国的垂这个地方相遇。

三月,郑国国君派遣宛来鲁国馈送邴地。宛是什么人?是郑国一个地位较低的官员。邴是什么地方?是郑国助周天子祭泰山的汤沐邑。周天子有到泰山来巡守祭天的大事时,各国诸侯都跟随周天子来到泰山脚下,各国诸侯都有自己斋戒沐浴的汤沐邑在泰山下。庚寅这天,鲁国进入邴地。这里为什么说“入”呢?因为很困难。什么要记载进入邴地的日期呢?也是因为很困难。这里为什么说“我”呢?说“我”的原因,并非只有鲁国,齐国也想得到邴地。

夏天,六月,己亥这天,蔡国国君考父死了。

辛亥这天,宿国国君死了。

秋天,七月,庚午这天,宋公、齐侯、卫侯在瓦屋这个地方盟会。

八月,安葬蔡宣公。蔡宣公死时为什么写上名字,而葬时又不写他的名字呢?因为死时要遵照周朝的礼仪行事,必须写上名字,而安葬时只要依照本国主持人的安排就行了。为什么只记载死的日期,而葬礼不记载日期呢?因为死时要讣告周天子,而葬期是有明确规定的,不必报告。

九月,辛卯这天,鲁隐公的与莒“人”在纪国的包来这个地方盟会。隐公为什么要与地位卑微的“人”盟会呢?这里称人表示莒国随从隐公而举行盟会的意思,别人不会怀疑。

鲁国发生螟灾。

冬天,十二月,无骇死。这人就是展无骇。为什么不称他的姓呢?因为憎恶从他开始灭亡别的国家,所以到他死也不称他的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