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梁传》翻译 —— 成公卷第十三

(2011-08-02 13:40:07)
标签:

成公卷第十三

文化

分类: 【百万书库】

成公卷第十三(起元年尽八年)

成公元年

(公元前五百九十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译文】

元年,春天,周历正月,成公即位。

经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译文】

二月辛酉日,安葬鲁君宣公。

经  无冰。

【译文】

没有冰。

传 终时无冰则志。此未终时而言无冰何也?终无冰矣,加之寒之辞也。

【译文】

冬季结束,没有冰才予以记载。这次冬季还没过完,怎么就说没冰呢?冬季没有冰了,因为最寒冷的时候都没冰。

经  三月,作丘甲。

【译文】

三月,让丘里百姓制作铠甲。

传 作,为也。丘为甲也。丘甲,国之事也。丘作甲非正也。丘作甲之为非正何也?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

【译文】

作是制做的意思,让丘里的百姓做铠甲。做铠甲是国家的事,让丘里百姓做铠甲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古时候,立国封家,各种职官都具备,农夫工匠都各有自己的职责,共同事奉君王。古时有四种百姓。有读书人,有商人,有农夫,有工匠。那铠甲,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让丘里百姓做铠甲是不对的。

经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译文】

夏天,臧孙许和晋侯在赤棘结盟。

经  秋,王师败绩于贸戎。

【译文】

周天子的军队在贸戎失败。

传 不言战,莫之敢敌也。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尊尊亲亲之义也。然则孰败之?晋也。

【译文】

不记作战,是表示没有谁敢与天子的军队为敌。对地位高的忌讳说有敌手,不忌讳说失败。对亲者忌讳说失败,不忌讳说有敌手。这就是敬尊者爱亲者的义例。如此,那么谁打败了王师,是晋国。

经  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传 季孙行父秃,晋却克眇,卫孙良失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聘于齐。齐侯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姪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译文】

季孙行父秃头,晋国的却克一只眼,卫国的孙良夫腿跛,曹公子驼背。他们同时到齐国访问。齐侯让秃子迎接季孙行父,让一只眼的迎接却克,让跛子迎接孙良夫,让驼背人迎接曹公子。萧同姪子在高台上笑他们。客人听到了,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一起站在城门外交谈,长时间没散。有个齐国人知道了这件事,说:“齐国的祸患。肯定从此开始了”。

成公二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九年)

经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译文】

二年,春天,齐侯攻伐鲁国北部边邑。

经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译文】

夏天,四月丙戌日,卫国的孙良夫领兵在新筑跟齐军作战。卫军大败。

经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却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革鞌,齐师败绩。

【译文】

六月癸酉日,鲁国的季孙行父等人领兵和晋国、卫国、曹国军队会合跟齐国在鞌地大战,齐军大败。

传 其日,或曰日其战也,或曰日其悉也。曹无大夫。其曰公子何也?以吾之四大夫在焉,举其贵者也。

【译文】

记载日期,有的说是为作战记日期,有的说是为鲁国的四个卿大夫全参战而记日期。曹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公子?因为鲁国的四大夫在军中,所以要称高贵之称。

经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乙酉,及国佐盟于爰娄。

【译文】

秋季,七月,齐侯派国佐来军中议和。乙酉日,在爰娄跟国佐签订盟约。

传 鞌,去国五百里。爰娄,去国五十里。一战绵地五百里,焚雍门之茨,侵车东至海。君子闻之曰:“夫甚”。甚之辞焉,齐有以取之也。齐之有以取之何也?败卫师于新筑,侵我北鄙,敖却献子,齐有以取之也。爰娄在师之外。却克曰:“反鲁卫之侵地。以纪侯之甗来,以萧同姪子之母为质,使耕者皆东其亩,然后与子盟”。国佐曰:“反鲁卫之侵地,以纪侯之甗来,则诺。以萧同姪子之母为质,则是齐侯之母也,齐侯之母,犹晋君之母也,晋君之母犹齐侯之母也。使耕者尽东其亩,则是终士齐也,不可。请一战,一战不克,请再;再不克,请三;三不克,请四;四不克,请五;五不克,举国而授。”于是而与之盟。

【译文】

鞌,离国都五百里。爰娄,离国都五十里。一次作战晋军绵延占地五百里,烧了城门顶盖,兵车向东一直排到海边。君子听说后,认为晋军过分了。齐国也有招祸的原因。什么原因?在新筑打败卫国军队,侵略鲁国北鄙边邑,对却克无礼,所以说齐国有招祸的原因。爰娄就在军队前面。却克说:“齐国要返回侵占鲁卫二国的土地,把纪侯的甗献来,让萧同姪子的母亲做人质,让田地的垅沟东西走向,然后才能跟你结盟”。国佐说:“返回鲁卫被侵占的土地,献出纪侯的甗,答应。让萧同姪子的母亲当人质,这是齐侯的母亲呵!齐侯的母亲就如同晋君的母亲;晋君的母亲就如同齐侯的母亲呵。让田亩的垅沟东西走向,这就等于始终把齐国当下臣看待,这不行。我们请求再决一战。一战不胜,决两战;两战不胜,决三战;三战不胜,决四战;四战不胜,决五战;五战不胜,整个齐国都给晋。”于是晋国跟他签了盟。

经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译文】

八月,壬午日,宋文公去世。

经  庚寅,卫侯速卒。

【译文】

庾寅日,卫穆公去世。

经  取汶阳田。

【译文】

鲁取回汶阳的土地。

经  冬,楚师、郑师侵卫。

【译文】

冬季,楚军和郑国军队一起侵略卫国、

经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译文】

十一月,鲁公跟楚公子婴齐在蜀地会见。

传 楚无大夫,其曰公子何也?婴齐亢也。

【译文】

楚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公子?因为婴齐和鲁公处于相当的地位。

经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缯人盟于蜀。

【译文】

丙申日,鲁公跟楚、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缯十一国在蜀地会盟。

传 楚其称人何也?于是而后公得其所也。会与盟同月,则地会,不地盟。不同月,则地会地盟。此其地会地盟何也?以公得其所,申其事也。今之屈,向之骄也。

【译文】

对楚国为什么称人?这样之后鲁公才显出地位。开会和结盟如果在同一个月,就记载开会的地点,不必记结盟的地点。如果不在同一个月,就开会结盟都记地点。这次为什么开会记地点,结盟也记地点?因为鲁公得到了地位,要申明这件事,楚国这次委屈了,先前骄亢了。

成公三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八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译文】

三年,春天,成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和曹伯攻伐郑国。

经  辛亥,葬卫穆公。

【译文】

辛亥日,安葬卫穆公。

经  二月,公至自伐郑。

【译文】

二月,成公伐郑归来,告祭祖庙。

经  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译文】

甲子日,新宫着火,成公哭了三天。

传 新宫者,祢宫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礼也,迫近不敢称谥。恭也,其辞恭且哀,以成公为无讥矣。

【译文】

新宫就是父庙。(父庙着火)成公哭了三天,哀痛呵。哀痛是合于礼的。父亲是最亲近的先辈,不敢称宣公庙,这是恭敬。做到了又恭敬又哀痛,对成公没有可讥斥的了。

经  乙亥,葬宋文公

【译文】

乙亥日,安葬宋文公。

经  夏,公如晋。

【译文】

夏天,成公到晋国去。

经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译文】

郑国公子去疾领兵攻伐许国。

经  公至自晋。

【译文】

成公从晋国回来,告祭祖庙。

经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译文】

秋天,叔孙侨如领兵包围棘地。

经  大雩。

【译文】

举行大规模的求雨祭祀。

经  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墙咎如。

【译文】

晋国的却克和卫国的孙良夫攻伐墙咎如。

经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译文】

冬季,十一月,晋侯派荀庚来鲁访问。

经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译文】

卫侯派孙良夫来鲁访问。

经  丙午,及荀庚盟。

【译文】

丙午日,鲁公和荀庚签盟。

经  丁未,及孙良夫盟。

【译文】

丁未日,跟孙良夫签订盟约。

传 其日,公也。来聘而求盟。不言及之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不言求,两欲之也。

【译文】

记具体日期,因为鲁公参加了。晋卫来访问,是为了求得结盟,不记谁跟孙良夫结盟,因为是以国的名义结盟。不记签盟的人,也是以国的名义。不说他们来求结盟,是因为双方都想结盟。

经  郑伐许。

【译文】

郑国攻伐许国。

成公四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七年)

经  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译文】

四年,春天,宋公派华元来鲁访问。

经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

【译文】

三月,壬申日,郑襄公去世。

经  杞伯来朝。

【译文】

杞国国君来朝见鲁公。

经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译文】

夏天,四月甲寅日,臧孙许去世。

经  公如晋。

【译文】

成公到晋国去。

经  葬郑襄公。

【译文】

安葬郑襄公。

经  秋,公至自晋。

【译文】

秋天,成公从晋回国,告祭祖庙。

经  城郓。

【译文】

在郓地修城墙。

经  郑伯伐许。

【译文】

郑伐攻伐许国。

成公五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

经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

【译文】

五年春,周历正月,杞叔姬回鲁国。

传 妇人之义,嫁曰归。反曰来归。

【译文】

妇人的礼义,出嫁叫归,被休弃返回娘家叫来归。

经  仲孙蔑如宋。

【译文】

仲孙蔑到宋国去。

经  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

【译文】

夏天,叔孙侨如在谷地会见晋国的荀首。

经  梁山崩。

【译文】

梁山崩塌。

传 不日何也?高者有崩道也。有崩道则何以书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尊而问焉。伯尊来遇辇者,辇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下车而问焉,曰:“子有闻乎?”对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伯尊曰:“君为此召我也,为之奈何?”辇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虽召伯尊如之何?”伯尊由忠问焉,辇者曰:“君亲素缟,帅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伯尊至,君问之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为之奈何?”伯尊曰:“君亲素缟,帅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孔子闻之曰:“伯尊其无绩乎,攘善也。”

【译文】

为什么不记载日期?太高的山就会崩塌。高山会崩塌,那为什么还记载?解释说,梁山崩塌,堵住了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晋侯召见伯尊问这件事。伯尊在路上遇到个推车的人,不给他让路。伯尊让车右下车鞭打那个推车的人。推车人说:“打我的原因,恐怕是为赶远道吧”。伯尊下车问他,说:“你听说什么啦?”回答说:“梁山崩塌,堵住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伯尊说:“君王为这件事召见我,对此该怎么办?”推车人说:“老天爷造了山,老天爷又让它崩塌。老天爷造了河,老天爷又堵住它。即使召见伯尊,又能怎样?”伯尊诚恳地问他,推车人说:“君王亲自穿孝服,领着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会流动了”。伯尊到了京城,君王问他说:“梁山崩塌,堵住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对此怎么办?”伯尊说:“君王亲自穿孝服,领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会流动了”。孔子听说这件事,说:“伯尊恐怕没有功劳吧,他盗用了别人的好主意。”

经  秋,大水

【译文】

秋季,发大水。

经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译文】

冬季,十一月,己酉日,周定王驾崩。

经  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译文】

十二月己丑日,成公和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在虫牢会盟。   

成公六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

经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

【译文】

六年,春天,周历正月,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经  二月,辛巳,立武宫。

【译文】

二月辛巳日,建武宫庙。

传 立者,不宜立也。

【译文】

立武宫,是不应该立的。

经  取专阝。

【译文】

攻取专阝国。

传  专阝,国也。

【译文】

专阝是个国家。

经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译文】

卫国的孙良夫领兵侵略宋国。

经  夏,六月,邾子来朝。

【译文】

夏季,六月,邾国国君来鲁朝见。

经  公孙婴齐如晋。

【译文】

公孙婴齐到晋国去。

经  壬申。郑伯费卒。

【译文】

壬申日,郑悼公去世。

经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译文】

秋天,仲孙蔑和叔孙侨如领兵侵略宋国。

经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译文】

楚国公子婴齐领兵攻伐郑国。

经  冬,季孙行父如晋。

【译文】

冬天,季孙行父到晋国去。

经  晋栾书帅师救郑。

【译文】

晋国栾书领兵援救郑国。

成公七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四年)

经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郊牛角,乃免牛。

【译文】

七年春,周历正月,小鼠咬伤郊祭用的牛的角。占卜改用别的牛,牛角又被咬伤,于是不用牛祭祀。

传 不言日,急辞也。过有司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又,有继之辞也。其,缓辞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过也。乃,亡乎人之辞也。免牲者,为之缁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日不郊,免牛亦然。

【译文】

不记日期,表示急迫的意思。责备管事的人。郊祭用的牛,每天检查圆乎乎的牛角,知道牛角被(小鼠)咬伤了。全面检查了,用以防备灾患的办法不完备。又字,是接续的意思。其字,表示舒缓的意思。是没有贤君哪。(郊牛又被咬伤角)表明不是人所能管得了的,用以免去管事人的罪过。用乃字,表明没有贤君的意思。免去杀牲祭祀的仪式,给牛披上黑衣黑裳。管事人穿黑色的礼服,把牛送到国都南郊。免去用牛也是这样做。免去杀牲,不记日期,不举行郊祭。免去用牛也是这样。

经  吴伐郯。

【译文】

吴国攻伐郯国。

经  夏,五月,曹伯来朝。

【译文】

夏天,五月,曹国国君来鲁朝见。

经  不郊。犹三望。

【译文】

没举行郊祭。仍举行三次望祭。

经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译文】

秋天,楚公子婴齐领兵攻伐郑国。

经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译文】

成公会合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一起救郑。八月戊辰日,在马陵会盟。

经  公至自会。

【译文】

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经  吴入州来。

【译文】

吴国攻入州来。

经  冬,大雩。

【译文】

冬季,举行大规模雩祭。

传 雩不月而时,非之也。冬无为雩也。

【译文】

雩祭,不记载举行的月份,却记下季节,是不对的。冬季没有举行雩祭的。

经  卫孙林父出奔晋。

【译文】

卫国的孙林父跑到晋国去。

成公八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三年)

经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译文】

八年,春天,晋侯派韩穿到鲁国商谈汶阳土地的事,让鲁把汶阳给齐。

传 于齐,缓辞也。不使尽我也。

【译文】

给齐,是调和的意思。不让晋国完全控制鲁国。

经  晋栾书帅师侵蔡。

【译文】

晋卿栾书领兵侵略蔡国。

经  公孙婴齐如莒。

【译文】

公孙婴齐到莒国去。

经  宋公使华元来聘。

【译文】

宋共公派华元来鲁国访问。

经  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译文】

宋公派公孙寿来鲁国送聘礼。

经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译文】

晋国杀了自己的大夫赵同、赵括。

经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

【译文】

秋季,七月,天子派召伯来向成公赐命。

传 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见一称也。

【译文】

按礼,有(到天子那)接受命令的,没有来赐予命令的。天子派召伯来鲁向成公赐予命令是不对的。为什么称天子?又见到一种称呼。

经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译文】

冬天,十月癸卯日,杞叔姬去世。

经  晋侯使士燮来聘。

【译文】

晋侯派士燮来鲁访问。

经  叔孙侨如会晋士萄、齐人、邾人伐郯。

【译文】

叔孙侨如会合晋国的士燮、齐人、邾人,一起攻伐郯国。

经  卫人来媵。

【译文】

卫国送来陪嫁女。

传 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译文】

送陪嫁女,是不重要的事,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鲁伯姬没嫁到好去处,所以详尽记下她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