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切换?()强者恒强!(√)
(2025-03-06 21:37:30)
标签:
大盘股票收评 |
分类: 公开 |
周四两市高开高走强势反弹,中证1000、上证50等指数已经收复上周五失地,隔夜美股反弹,金龙指数暴涨超过6%,受此鼓舞早盘A股、港股全线高开,开盘短暂震荡后继续上攻扩大涨幅,科创50指数涨幅很快超过3%,10点后虽有所回落但整体仍保持了强势状态,整理至11点前后大盘与港股保持同步再度走高,午后惯性冲高后回落整理,但市场买盘仍然踊跃,港股表现更加强势,恒指创出反弹新高,大盘很快重拾升势继续爬升,尾盘稍有回落整理,收盘时指数全线上涨,沪指和50指数涨幅超过1%,创业板和中证1000指数涨幅超过2%,科创50指数大涨3.48%,成交量明显放大,红盘股4200余支。
应该说市场表现比预期更加强势,当然最强的还是港股,从上周四到本周一的3个交易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超过7%,A股方面关联最紧密,也是近期唯一创出国庆后新高的科创50指数同期跌幅也接近6%,这种高位大幅的下跌即使不是见顶通常来说也很难快速反包收复失地,但港股3连阳之后恒指、恒生科技指数双双创出新高,表现出极强的上攻动力,A股方面由于处于跟随状态,并且分化更加严重,表现最强的是中证1000、微盘股等小票指数,科创50也基本收复了失地,但创业板才刚回到上周五的开盘缺口区域,沪指和50指数离11月初的高点都有明显差距,更不必说国庆后的高点了。
经过这一周的剧烈波动后,相信大家都对当前市场的整体格局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港股是领涨风向标应该没人怀疑了吧?再有就是前几天我大胆断言的不会出现整体性的高低位切换这个判断也得到了印证,这一周的表现很清晰的诠释了什么叫“强者恒强”,如果科技股见顶,那么大盘必然会面临阶段性的调整,绝不会无缝切换到新热点上,红利股最多在大盘调整时有一定防御价值,但大盘走强时就算不背离下跌也很难跑赢大盘,今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早在11月初我就提醒红利股很可能在较长周期里跑输大盘,现在4个月过去了,这期间如果拿着红利股和拿着科技股的感受恐怕是天壤之别。尽管科技股涨了这么多,近期还出现了剧烈的波动震荡,大家有恐高情绪也很正常,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科技股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上行趋势,市场更在科技领域达成了宝贵的共识,同时还有众多的技术突破做基础,外部也有港股、美股中概股的高歌猛进推波助澜,所以不要轻言见顶,这种上行趋势并不容易被轻易破坏。
当然更根本的还是要看清走势背后的根本逻辑,为什么港股远强于A股?原因就在于权重公司的结构差异,看看港股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今天的表现,市值前二的腾讯、阿里涨幅都在7、8个点,美团5个点,京东8个点,比亚迪、网易、友邦保险、平安等也有3个点以上的涨幅,四大行的港股也都没跌;反观A股的权重股里,市值前十的个股里茅台2.7%的涨幅已经是最高的,四大行全跌,到市值20名开外才有海光信息、寒武纪、海康威视、华创等个股涨幅超过5%,而且是清一色的科技股,这样一对比为什么港股强的多还需要问吗?所以大家不要幻想A股能突然直接全面走强,实际上就是港股看上去指数走势强劲,但其实个股差异同样巨大,只不过港股领涨的主要是互联网头部公司,对指数的影响更加明显,而A股由于权重股结构不同,所以不会出现全面上涨,以科技股为核心的局部结构性行情是必然的结果。同时也要再次提醒大家不要选择前几年逆势上涨的红利股,像四大行看似已经是红利股中最强的一部分,但其实四大行里年内涨幅最大的中行到今天收盘只有不到1%的涨幅,这样一看沪指年内0.88%和科创50指数13.41%的涨幅差异也就顺理成章了。
预计周五大盘惯性冲高后分化震荡,港股新高后能否乘胜追击仍是风向标信号,A股方面科创50、中证1000、微盘股等指数都离前高不远,如果有新高也必然是这些指数率先突破,而红利等权重股是否会背离,量能配合情况等都需要注意观察,但总体来说市场情绪和节奏仍然是跟着港股和科技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