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标签:
心理成长读书女性文化 |
分类: 《心理师的读书会》 |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本默默的畅销书。我手中这本书是2013年出版第16次印刷。一开始对这书没有兴趣,以为是讲时间管理的书籍。后来身边总有朋友或来访者提到过这本书,让我感兴趣了。又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印刷了很多次,就想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了。作者李笑来,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和古典一样,培训英语出身的李笑来也走向了青少年人生导师的角色上。
1
用3个小时的时间,静静的读完这本书。
头几章读的尤其用心。感受到作者的思维逻辑性很好,再细细的从一些小事上看到一些大的问题。读的过程中,有领悟的快乐和快感。就如这本书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一样,作者李笑来的心智能力,确实很强。
读到后半部时,渐渐的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并且,还感觉有些累。我感觉到,这本书的磁场,好像不是我喜欢的。因为我每天的咨询写书都已经很严肃、正统、上进了,就不想再看这本也是催人上进的书了。
然而,放下这本书之后,心中开始慢慢回味。
并进而感受到作者的这本书,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是非常有用。
也才醒悟到,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不感冒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够好,而恰恰是,这些年来,我几乎一直是按照作者书中所倡导的理念来工作和生活的。
所以,我想给这本书写一个自己的感受,送给年轻的朋友们。
2
我总结了一下此书,将此书的核心归为四大点:
一、用我们的大脑去控制我们的大脑;
作者的这句话有些“绕嘴”,不过却是本书的核心,也就是“运用自己的心智获得解放”的含义。书中写道,当作者发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自己的大脑”时非常的兴奋。
那心智能力是什么?一个人的“心智”是什么呢?
“心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相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作者认为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心智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相同问题时,采取截然不同的做法。
比如面对领导能力很差的问题,心智能力低的人会不断的抱怨领导,并每天不开心的工作;而心智能力高的人,则会想领导做到那个位置上一定有他的道理,以此减低自己内心对领导的批判同时,也会冷静的问自己:是否想要离开单位。如果不想离开,那么就更不会对领导生气,因为那无益于自己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作者举他学习“盲打”的经历。发现自己的心智能力不够强大,所谓的理由,只是自己懒惰的借口而已。
所以也可以说,一个“心智能力”很高的人,会冷静的分析自己的处境和问题,决定不会情绪化处理。对此作者书中有一句极端的稍变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对不起,如果读这句话让你头疼了,别怪我。
事实上,我读这句话时也很头疼。
说到这里,说点题外话。我其实不喜欢作者这样特别理智的人。我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人。但是在我成熟之后,我看到自己的“感性”的弱点,就是容易情绪化。在情绪化的误导下,往往会偏离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开始在工作中有所建树,也是从我开始“理智”之后,在我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之后。在开始冷静的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之后。进而我能够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而始终坚定的朝着目标前进。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一切。
说到这里,我有些不喜欢自己了。因为感觉自己和作者一样是过度理性的人了。但是如果我不这样实话实说,而对年轻人煽情的说:“只要你有梦想和热情,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的!”那么我觉得自己不仅虚伪,并且可恶至极了。
事实就是,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一定要头脑清醒,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智能力”,并用自己的心智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样到了他30岁的时候,才可能会真正的“立”起来。
就如作者说:“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此话用意很明显:你要成为你大脑的主人,而不是你大脑的奴隶。要学会控制你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被其所控制。
作者举例心理学家弗兰克,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在集中营中弗兰克突然明白了:“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那么我们用“心智”来管理什么呢?管理我们的“时间”是核心之一。
二、精确的感知你的时间;
我个人觉得,此书的核心是第三章,也就是管理时间的部分。
学会“精确的感知时间”。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通过时间列表(时间账本)的方式,来获得一种特殊的时间感。这样,就可以和时间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对此,我深有体会。
年轻时候的自己,经常感觉度过一天之后,有一种负罪感。因为我知道,这一天自己没做什么有用的事,而净荒废时间了。后来我明白了,无论我自己内心多么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果我对组成我每一天生命的24小时没有一种把握感和掌控感的话,那么我所谓的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从那时候起,我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
比如今天,上午做一个咨询,约用时间1.5小时,之后用1.5小时的时间继续写3000字左右的书稿。下午没有咨询,我就会用1个小时写完这篇读书笔记,之后休息一会儿后继续写1-2小时的书稿。
晚上,我会将自己上午、下午所做的标记在日记上。这样我就通过对自己时间的掌控和管理,而获得了对自己生活、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掌控感。读作者的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我的日记本,早已经变为我的时间管理本了。
除了每周的休息日外,我几乎不会允许自己的任何一个上午或下午是处在无所事事中的。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如果我无所事事的荒废时间,一天之后那种空虚感,比按照计划做事,完成事之后的那种踏实感,满足感差太远了。
比较之后,我不想让自己更痛苦,所以选择认真管理自己的时间。
而我认真管理自己每一天时间的好处,不仅仅是晚上时的踏实感。更是在工作上、事业上的一个个突破和成绩。和作者一样,我从来不会将自己现在未来的成功归功于“好运”。因为我和作者同样认为:
一个人“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是的,弱者相信运气。但,强者只究因果。
如果你的“因”是用你的心智来管理好你的每一天,那么最终的“果”必然差不了。如是因,如是果。
尽管作者是唯物论者,我是有信仰者,我们的根本世界观完全不同,但是我们都相信“因果”。
只有管理好你自己的时间,你才会在你的现实生活中,获得力量。
这也是我将此文命名为《在生活中获得力量》的原因所在。
三、成功的核心是坚持和耐心;
作者是一个成功的人吧。但是我相信,他的成功没有一点点侥幸的成分,而是必然的。
就是因为通过读他的书,我深深感受到他身上的有一股劲儿。一股打不垮的韧劲。
你从这本书中,处处可以看到作者身上的这股劲儿。
而这股劲儿体现在作者的生命中,就是面对自己目标和理想时,内心永远的坚持和耐心。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内心永远怀着不变的坚持是多么重要啊。而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就放弃了坚持。这是最可惜,最令人心痛的。
成功的另一个核心素质是:耐心。作者举毕淑敏的一句话:“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么?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理想看起来再高再美,但其中百分之98取决于每个平凡的日子中脚踏实地的、耐心的一步步前行。
就像我们往往忽略了正是那98%的水,真正塑造了美味的咖啡。
我们也忽略了每一天对自己理想脚踏实地的耐心的耕耘和努力,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最重要因素。
四、需要和自己的懒惰战斗;
和我一样,作者也很推崇《少有人走的路》。
和我一样,作者也很很喜欢派克所说:“所谓的邪恶,就是最赤裸裸的、厚颜无耻的懒惰。”
和我一样,作者也强调我们需要“推迟满足感”。
成功的路,也是和自己的懒惰战斗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的许多理由,其实都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
3
相信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对于年轻人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祝愿每一个心怀理想的年轻人,都能在自己实现梦想的路上,不轻言放弃。
坚持并耐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