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感伤

(2013-10-21 09:33:04)
标签:

孤独感

心理问答

疗愈自己

情绪

女性

分类: 《我与你》

孤独的感伤       文/心理师李楠

Ask:

老师你好,想问你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越来越怕一个人生活。每次聚会回到宿舍,空荡荡的房间曾经无数次让我惆怅,我猜想他们会不会和我一样,每次出去玩乐啊闹啊很快乐,可一回到宿舍关上门只剩下感伤。好想有个人可以陪在身边。哪怕那个人不是情人,是同事、同学也好。老师这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原因可以克服。

Mr.li:

先从心理学来给你一些建议,越是恐惧孤独的人,越是需要别人陪伴自己的人,往往越是自己不了解自己,自己和自己的心贴的不近的人。因为她不能够给自己温暖和陪伴,所以她就特别需要别人来给予自己温暖和陪伴。不过你现在开始学习心理学了,也就意味着,你开始学着陪伴自己,开始学着做自己的知己了。这样的话,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孤独是不需要“克服”的,它是来提醒你需要停下来脚步,陪伴自己的心,倾听自己的内在。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也就是陪伴、倾听、爱抚我们“内在的小孩”。

下面,我们从更大的角度来看看孤独,聊聊孤独。

孤独,从某种意义来说,是这个人世间每个人的宿命。就像这样的隐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自孤零零的来到这个热闹的人世间,最后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谁也不会陪着我们一起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人生处境,就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所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旅途的旅客。所以就难免会如唐朝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时所感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是的,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孤独感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活着的过程,也可以说就是用很多方式抵抗孤独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朋友、知己,需要爱人,需要家庭。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很多人还需要情人、需要爱情、需要知识、需要酒精、需要性、需要信仰。

所有的这一切,都会缓解我们内心的孤独感。都会让我们感觉到孤零零渺小的自己和一个更大的东西连接在一起。我们极需要这种连接感,因为这连接感会带给我们生命的归属感。来抵消时长侵袭我们地生命的孤独与虚无。

有经验的人会有感受,在离开家漂泊在外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感受到强烈地孤独感的。你现在正在上大学,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在慢慢的离开父母,而开始长大成人,这样孤独的阵痛往往就会更加来的剧烈。所以越是离家在外的人,越是容易恋爱,越是容易和另一个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哪怕彼此之间没有爱的那么深,但是彼此的身体和心灵的陪伴都会冲淡内心的孤独感。彼此的身心的连接也会带给彼此一种生命的归属感。

家,是最能够消灭孤独感的。很多时候,你能够从一个人的表情和神态中就能看到这个人是有家的还是没有家的。是每天工作之后可以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的,还是孤零零的漂泊在外的。你现在恰恰处在渐渐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的过渡期。

显然,你还需要和孤独相伴一段时间。这样也好,好让你真正的从身心都长大成人。年轻的我,就是带着这种孤独感,开始自己对生命的求索和追问的。在那些孤独的日子中,我所累积的够我一辈子所用。一个人也许只有经历这些,才能够“三十而立”,进而更快的对生命“不惑”。

不过如果有好男孩的话,还是不要错过。因为他可能就是能够给予你家的归属感的那个人。不过当你有了家、有了归属感之后,也许你会发现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孤独感虽然少了,但是乏味和空虚会让你想要新鲜的刺激和际遇。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人这个动物,往往是怎么样都不会满足的;往往怎么样都往往还是会感受到匮乏和欠缺的。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以后再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管理身心能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