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根留住

(2013-08-02 09:01:29)
标签:

接纳

父母

疗愈

心理问答

情感

分类: 《我与你》

把根留住         文/心理师李楠

李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二女生,我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小学五年级来到父母工作的城市生活。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从老妈冷嘲热讽中知道老爸有外遇了,五年级时知道小三给老爸生了一个儿子。从此之后,一个月只能见到老爸几面,其余时间他都在小三那边。他在家的时候,家里只有争吵和暴力。老妈对他的态度恶劣是肯定的,我和哥哥从来没有插足他们的事但对父母都很冷淡。接着进入青春期,和父母的矛盾也日益升级。所以家变得不像个家,彼此之间只有对彼此的不满。初一的时候老爸办的厂倒闭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了。我对老爸的不满是因为我上学的学费生活费他都没有解决,还包什么二奶!!钱成了个很敏感的话题。对老妈的不满是她成天把家弄得呜咽瘴气,在我和哥哥成长中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在跟踪小三向亲戚朋友诉苦。

高中三年我很努力地读书,我的目标就是走得远远的永远都不要回到这个家,我厌倦了伸手向父母讨钱的生活。愤怒是我的动力!高考考得不理想,我没有走得很远,在省内的另一个城市读书。上大学以来,我开始慢慢地去理解他们的无奈和苦难,并尝试原谅他们。寒暑假在家的时候,我想好好的和他们相处,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我一回到家我就陷入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严重的时候脑袋里不停的浮现自杀的念头,觉得活着没意思。在这种状态中我自我调整都很难更不要说处理好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分析了下我呆在家会变得很抑郁的原因,一是我在家时和朋友联系会减少,整天独自对着电视电脑;二是家里的气氛本来就很糟,没有学校宿舍的轻快活泼,家人的交流方式充满火药味,一个多年的顽疾,让我觉得无力改变;三是放假在家很颓废,没有学习的动力,整个人都蔫下去了。

综上所述,我放弃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的想法,决定假期都呆在学校找实习或兼职。家真的是个不宜久留之地!但我有时候很困惑,我是不是就让它这样下去不再为家里的任何事情烦心?我已经上大学了,有我自己的生活圈,父母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他们对我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上,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让这些事情给自己添堵。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这种家庭环境带给我负面影响,而我自己又全然不知。我学心理学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很想知道我的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不过以目前的情形看还是学的不咋滴。我最近一次回家,对他们的态度冷冷淡淡,还控制不住说了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我回学校后反思时觉得很难过。我该做些什么吗?我能做些什么吗?

                                                                       困惑的女孩

Mr.li:

读过你这封信之后,我心中浮现了两个字“纠缠”。你和父母的纠缠。

女孩,你问我该做些什么?其实在信中,你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也很正确了。那就是:“我已经上大学了,有我自己的生活圈,父母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他们对我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上,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让这些事情给自己添堵。”

女孩,在你人生的这个阶段,你就该这样做。

如果感觉和父母有些疏远,而感觉有些内疚,那么就接受这内疚吧。因为这个阶段,你就是要努力让自己长大,成熟。变的更有能力和力量。而继续和父母“纠缠”不但不会解决什么,而只会让你陷入到痛苦的沼泽之中,无法自拔。

女孩,你要记住,你无法改变你的父母。如果说这辈子,你能够改变一个人,那就是将来你自己的孩子。因为能够改变,或者说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只能是他的父母。你无法做你父母的“父母”,所以你要接受,你无法改变他们命运的事实。尽管这事实可能有些残酷,接受它需要花一些时间。

学好专业,做自己,让自己羽翼丰满,成为一个可以立于社会的有用之才是你这个阶段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你这个阶段,对父母最好的孝心和报答了,因为每一个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立于社会。

这之后,如果你还想做些什么,关于自己的父母。那就是试着接纳自己的父母亲。接纳他们的缺点,接纳他们的命运,接纳他们的性格。估计一说到这里,你就会皱眉头了。

女孩,一个人在心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理想化父母。那是我们的幼儿童年时期。父母对于我们特别重要,是我们的保护人和一切幸福的来源。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会理想化父母,认同父母所说的。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好的最棒的。

第二个阶段:叛逆。

那是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初涉人世的我们,渐渐的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他们的软弱,他们的无力,乃至他们的不堪。我们内心很痛苦,一方面皱着眉头,咬着牙在内心发誓,绝不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另一方面却无奈的发现自己最讨厌父母的那部分,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看到。这个阶段是最纠结的阶段了。同时也容易是一个人最自负和最自卑的阶段。时而我们如孙悟空一样感觉自己是齐天大圣,无人可及;时而我们又如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一样,那么可怜,那么弱小。之所以在这两极徘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并对自己的“根”——我们的父母和家族,给予否定和排斥。

第三个阶段:接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身心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逐渐从排斥抗拒父母,到理解,接纳父母的过程。我经常在咨询室中看见一个经常和领导对抗和社会抱怨的人身上看到他和自己父亲恶劣的关系;也经常会在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人身上,看到其和自己母亲的恶劣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我们不能在内心真正的接纳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内心就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病”。

我也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尤其在第二个阶段中,我是那么的不喜欢排斥我的父母,觉得父亲软弱无力,母亲则总是容易焦虑紧张。在内心发誓不和父母一样。而最终就是,我所排斥的,便成为我所具有的。我有多讨厌父母,就有多讨厌自己;我有多瞧不起父母,也就有多瞧不起我自己。

当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当我开始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我才渐渐的发现,我身上不光有如父亲一样的软弱无力,更有他的坚强与承担责任,不仅具有母亲的焦虑紧张,更具有她的聪明与智慧。现在的我,在内心深深的感恩我的父母,我知道我现在和未来能够得到或有所成就的根源,都来自于,我继承了父母给予我的优良的品质。(从父亲这方面是:坚强、承担责任、吃苦耐劳、不抱怨、不悲观等等优良品质。从母亲这方面是:机敏灵动、表达能力、创造力等优良品质)

女孩,有一天你会看到,你的父母身上有多少你不喜欢的缺点,也一定有多少你未曾发现的多少优点。你越看父母的缺点,那么你父母的缺点就会越明显的在你的身心上体现,而你越看父母的优点,你父母的优点就会帮助你更有力、更好的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突破和成就。

 

赵本山同志曾经说过:“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

没有源头的水,是一潭死水;没有根的树,是一株枯木。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源头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根就是我们的父母。

就说到这儿,愿你心有所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解析焦虑
后一篇:心理学的悖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