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悖论

标签:
心理学悖论接纳问答情感 |
分类: 《我与你》 |
Ask:
读你的一篇文章中,你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的缺点,就要先接受他的缺点。”你说这就是——心理学的“悖论”,请问怎么理解这句话?
Mr.li:
朋友你好。用一句话来形容心理学的悖论就是——反着来。
说到“心理学的悖论”,我自己是深有感触。
曾经的我不懂得这个智慧,处处和自己较劲,处处和别人较劲,弄得自己和别人都苦不堪言。后来发现对别人苛刻的人,往往对自己更苛刻;能够包容接纳别人的人,往往是先能够包容和接纳自己的人。
于是,我决定按照心理学的悖论,从“心”开始。
我想要“自信”,那么就不能憎恨排斥我的“自卑”,相反,我需要看到它,接纳它,理解它,拥抱它。
我想要“勇敢”,那么就不能憎恨排斥我的“软弱”,相反,我需要看到它,接纳它,理解它,拥抱它。
我想要“阳光”,那么就不能憎恨排斥我的“阴影”,相反,我需要看到它,接纳它,理解它,拥抱它。
我想要“幸福的生活”,那么就不能憎恨排斥我的“过去的创伤”,相反,我需要看到它,接纳它,理解它,拥抱它。
我想要“好”的自己,那么就不能憎恨排斥那个“不好”的自己,相反,我需要看到它,接纳它,理解它,拥抱它。
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我都在做这样的内心的功课。结果在悄然之间,在别人的眼中,我确实开始变的更自信、更勇敢、更阳光、更好了。而在我自己的眼中,我生活的感觉也越来越好,内心的喜悦越来越多了。
后来听有个很厉害的人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疗愈好,那他就能够疗愈别人。”于是,我就做了心理师的工作。几年来,在咨询室内我和来访者所做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上述的这些。
所以,我经常会对很多人说,心理学很难,但是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抓住它的核心所在。
如果你想要改变别人,心理学的悖论同样适用。
如果你想要改变别人的某个缺点,就先要不那么排斥他的这个缺点,进而接受他的这个缺点。慢慢的理解他为何会有这个缺点,这个缺点带给他的好处是什么,进而你会真正的理解为何他会有这样的缺点,并且有这个缺点的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生命经历,进而你会真正走进这个人的心灵,进而你们有了更深入的彼此沟通与了解,进而不经意之间,你会发现他的缺点有一天消失了,或者就算不消失,也不再那么令你耿耿于怀了。
而如果硬要改变一个人,那么对方一定会觉得你在控制他,他一定会反抗你。能改变都不去改变了。改变只能发自其内心自己的意愿,而不能是一种强迫、一种威胁、一种控制。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的缺点,先要接受这个人的缺点”。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够不觉得你对他是一种控制,一种威胁,进一步才会愿意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
在这点上,心理学的智慧,有些像中国的太极拳,在于转化、在于以柔克刚,而不在于对抗和战斗。
你说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