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自己的人生

(2013-03-21 09:19:39)
标签:

共苦

心理

女性

情感

分类: 《我与你》

走向自己的人生            文/心理师李楠

Ask:

李老师:您好!把我的情况写下,谢谢您的阅读与人生的指点!要写的东西不知该怎样表达的好,就用我的年龄段分类吧。

1---6岁:听我父亲说,我妈是我四岁时得的病,精神疾病,我那时还小,实在记不太清,后来好像严重了,我妈被送回老家治疗。我最深的记忆是:一是我爸上班,自己睡醒后一个人,门锁了,那种孤单的感觉好像到了骨头里,不知咋办,所以特别依赖我爸,不让他上班,得哄我半天才让走。每天自己坐在小院里,听附近工厂的广播,一听到了那首歌,就知道爸快回来了。现在想想可能是那段生活我年纪太小,又和父亲相依为命的过吧。二是后来我妈从老家回来了,治的不是太好吧,她一犯病,他们就打架,我吓得不行…..所以这样的童年生活怎么说,现在我想想应该是:孤独,焦虑,混乱,害怕,没有什么美好之说。

7---12:慢慢长大,还是我们父女两个人,偶尔回老家看她,在医院见到了很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家庭。小学1---3年级,她好过三年,和正常人一样,买菜做饭,接我放学,这是我觉得还不错的时间吧。妈还是又犯病了,回到以前痛苦的生活,一团糟。我会做饭了。

13---16:初中学习好,总是班里第一,虽然妈还是那个样子,可是生活一天天继续,我爸对我还是欣慰的。早恋啥的,不开窍。父亲的单位效益不好,家里有没有钱,能不能吃饱饭,借别人的钱能还上不,是我最关心的事。

17---19:考上我们区一中,按说是高兴的事,我倒崩溃了,生活太难了,连进一中的学费都是我爸借的。觉得爸实在太不容易了,我家是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出现严重的焦虑(那时不知是焦虑),不想念了,还是我爸说服了我。这三年思想压力太大了,可能是年龄段的过,想的东西太多,主要是经济压力。没有和男生的接触。好多女生早已经爱美,我还是丑小鸭一只。内心太自卑了。

19---23: 考上专科,觉得生活太难了,我爸太辛苦了。他又一次支持了我,学费东抓西借,难处不说,上了大专。做了家教补贴家用。两年之后接了本科,各种纠结,各种焦虑,难处略过。上了省师大,又各种努力,只为出去找份工作,减轻家中的压力。根本没想过恋爱的事。妈还是那样,要么一句话不说,要么说个没完。爸在外辛苦赚钱养家供我。

24---29:终于上班,却抑郁了,(当时不知这个病),自卑,疑病(由一次误诊引起,此后总觉得自己有病,会像我妈那样成为家人的负担,给家人带来痛苦),前途无望,疲惫,不谈对象。非要把自己的病治好才能谈对象。在这个泥潭里挣扎了好几年,有改善。谈了一个对象是同一个学校的,我教数学,他教美术,此时我已经27,第一次正式谈对象(您在心理嘲笑我了),怎么说,他是个眼光高的人,挑剔,按他的话,先结婚后恋爱,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他已经谈过很多。我们没谈成,各种不合适,也由于我感情开窍太晚。到达人生的盆地,抑郁太痛苦了。不能和父亲说,不能和同事讲,只能和朋友聊,别人也不了解。看了很多书,慢慢会调节了,好一些。

30----至今(到2013年10月整34岁了)自己调节,看书,看博客,聊天,带母亲看病,也操心父亲,叮嘱他们体检,吃药,量血压。今年拆迁的房子下来,也要给家里装修房子(有些压力)。一直见对象,可是就是没遇到合适的。压力很大,有时会有很焦虑很崩溃的感觉,很累很累,就想找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大部分时间感觉还能承受压力。由于我妈一直说话(得病的那种,我爸经常也是受不了说让她快死吧等),家里的环境实在让人崩溃。我想我应该搬出去住了。

看过一些人和事,我觉得生活有时挺无奈,我们付出了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有时极尽全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是不是我们只能低头,因为生活有时能享受,有时要忍受,就像我父亲一样,照顾一个病人一辈子(我想也许我做不到)。一直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过日子,想过正常的日子。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实现,这也是目前最大的烦恼了。很感谢您看我这么长的信,给我解惑。                             时常很困惑的人走近幸福

 

Mr.li:

读过你的生命故事之后有一种感受:这个世界确实是不公平的。然而如果我们内心死抱着这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确实无益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只能面对命运给我们出的种种“难题”,解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生命的超越与升华。也许生命的意义正在于此。所以言归正“题”,我给你的建议如下,请思考。

1- 看到自己内在深层的“良知”;

所谓的“良知”也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无法违背的良心。人内心最深的良知至少有两条:忠诚于自己的家庭、忠诚于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父母过的不幸福,那么这个人在内心深处将无法允许自己的人生获得幸福。正因如此,我会经常建议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一个“幸福”的好榜样。

2- 看到自己一直在和父母“共苦”;

由深层的“良知”作用,如果我们的父母过的是幸福的,孩子也将勇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是苦难的,那么孩子将会在内心和父母“共苦”,也就是一起活在苦难之中。如你的家庭中,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一辈子含辛茹苦。父母的命运都是如此沉重,作为你,她们的孩子。看到这一切,内心的痛苦是无比的。我想如果能够让他们获得幸福,你会牺牲自己的全部,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你想拯救母亲,也想拯救父亲。于是面对这样的父母,你无法转身离开,真正开始自己的生活,去让自己获得幸福。因为那会让你感觉内心无比愧疚。所以你需要走出与父母的“共苦”,就像你也想离开父母,自己单住。这确实是正确的。因其代表你真正的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不过做到这些对你有些困难。除非你能够走出和父母的“共苦”。那需要,我们对父母的爱,从盲目的变为智慧的。

3- 走出“盲目的爱”;

爱有两种,盲目的和智慧的。盲目的爱,会让我们和父母家族一起“共苦”。这种盲目的爱的体现就是:忠诚与重复。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看到许多父母离婚婚姻不幸的人长大后自己的婚姻也不幸福;父母得上癌症,自己以后后也得上癌症。父母的命运沉重,自己长大后的人生也变的沉重。就像你在工作后也曾经开始抑郁一样。

盲目的爱是可怕的,虽然初衷是好的,然而结果却是悲惨的。你现在对父母的爱就是这样的一种盲目的爱,一种对父母本能的忠诚——如果我不能拯救你们,那么就和你们一起活在苦难之中。所以,女士你要看到,在你的内心其实有两股力量在较量,一个力量是意识层面想要挣脱痛苦,活出自己的人生。另一个力量是自己潜意识层面以盲目的爱深深的与父母纠缠在一起。

4- 开启“智慧的爱”;

对于你来说,智慧的爱似乎有些看起来“残酷”,因为这需要你先破灭自己内心的几个“幻想”——我能够拯救父亲、我能够拯救母亲。我能够改变父亲、我能够改变母亲。女士,改变和拯救父母的想法,是你此生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只会压死你,让你的生命充满沉重和苦难。因为能够改变和拯救一个人的只有他的父母。你无法成为你父母的母亲,你只能改变和塑造你自己的孩子。对于你来说智慧的爱是:

(1)在内心不再潜意识中做爸爸的“伴侣”;从你妈妈生病后你便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妈妈作为妻子的功能失去,你会在内心代替妈妈照顾爸爸。这样你也许一辈子无法真正走近其它男性。

(2)了解妈妈的家族;妈妈是精神疾病,根据我的经验,你的妈妈的家族中可能有这类疾病的遗传,并且你妈妈的家族中可能有苦难的历史。你需要了解一下。然后也许你会明白,妈妈的疾病,很可能就是对父母家族的一种潜意识的忠诚。进而理解这个疾病。对于精神类疾病,我向你推荐德国心理大师海林格的书籍。他对精神疾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相信会对你有所启迪。

(3)在内心和父母“拉开距离”;搬出去住对于你是好的。不过你可能会内心有负罪感。然而想一想,你的父母他们是希望你将来活的幸福,还是和他们一样呢?一定是前者。所以,以搬出去自己住为一个心理的象征,你开始从和父母的心理纠缠中走出来。

(4)接纳父母的命运;这话看起来有些残酷。但是每个人如果不能接纳父母的命运,并且狂妄的认为自己能够拯救父母,那么这有可能是狂妄和危险的。面对你父母的命运和人生,你需要低头和臣服。那是你父母的命运。你能够做的最好的就是——不再重复他们的命运。

(5)走向自己的人生;这人生的前30年,你其实没有自己。或者说都是和父母纠缠在一起的。现在是时候了,开始走向自己的人生。这需要勇气,需要你放下深层的“良知”和盲目的爱,乃至需要带上内心的内疚感负罪感。然而不要动摇,因为你要确信,有一天,你真正能够让父母高兴的,正是你开始活的快乐和幸福。

···

祝愿早日带上智慧的爱,走向自己的人生。

 

 

走出心灵的共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d4f4d01011lk9.html

走向自己的人生海灵格《谁在我家》、《爱的序位》、《在爱中升华》、《心灵之药》合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偶尔软弱一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