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不良认知方式搞乱你

标签:
认知心理情绪情感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痛苦来自于对事件的错误认知和想法。
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认知方式有下列几种,看看你有没有。
如果有,那么你具有在生活中,会让自己经常处于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中的能力。
祝愿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1-过分概括化:
指将某意外事件的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泛化的应用在其它的事件或情况中。
例:你写了一篇工作报告被领导否定,于是你便下结论认为,你是不擅长写任何东西的。
2-乱贴标签:
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失来决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
例:你在五年级的一次班会上发言很失败
每个人的很多标签都是在“小时候”被贴上的。仔细检查一下从小到大别人给你或自己给自己贴上了多少的“标签”,然后看看这些“标签”对你起到的是好的还是坏的作用。
而事实上,那只是“标签”,如果你不认同这些标签,它们将失去威力。
3-极端化思考:
这种偏差的思维方式典型的语句就是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极端地分类。
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只分为“好或坏 ”
例:你认为:“我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差的老师。”
拥有这样认知思维方式的人,往往是理想主义或完美主义者,只是这样的极端化思维方式,往往会让他对自己有更多的自我憎恨,及对别人过高的要求与期待。
4-
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
或对于某种情况和事件有“糟糕至极”的毁灭性想法。
例:情侣之间,这么晚了她还不接我电话,一定是背叛我和其她男人约会去了。
5-
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
例:你发现今天领导一脸阴郁,就马上想到是自己做什么不对的惹领导生气;
在生活中,这五种不良的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往往是融合起来一起出现的。
它们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它们就像是给你戴上了黑色的眼镜一样,让你看什么都是黑色的。
觉察它们。
觉察你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进而从你固有的偏差的认知方式中“跳出来”。
你将让自己经常处于轻松、愉快、智慧之中。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避免出现这样的偏差的认知方式的方法是:
不要在冲动的想法和情绪中去行动,无数事实证明,在那样情况下的行动往往是错误的。
让自己处于平静之中,当自己平静的时候,往往不会陷入这样的偏差的想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