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立命的国学智慧

标签:
立命心灵 |
分类: 《国学·疗愈心灵》 |
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智慧和原则是:生命中发生的一切 ,都不抱怨,不指责。而是始终反观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心理师·李楠
在此变幻的时代,保持怎样的一种心境和信念,才能始终于浮躁中保持平静,不失去自己而又能适应社会。这是许多年轻人的疑问。在此找出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艰难岁月中,勉励自己和同道的十句话。并一一进行浅显的阐述,希望能够给予有缘人一些心灵的启迪。
生活中的一些忧患困境,会促使我们身心始终保持谦虚内敛,不会放逸浮躁。
修心学习的成长过程中,不求没有障碍与疑问,如果没有障碍和疑问,那么容易打不好坚实的根基。而如果开始的根基建造的不稳固,那么即便盖起高楼大厦,也都将是危险和无用的。
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那恰恰是来印证我们内心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生命意义是否是坚定不移的。
行文至此想起孔子说君子三达德:“勇者无惧,智者不惑,仁者无敌。”孟子所说的:“不动心。”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是:
一个君子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精神,是不为外界一切的顺逆喜忧而影响的。始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也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亏损道义良心。
当别人都觉得你不错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太高兴了,那样往往失去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而当别人觉得你很差的时候,也不要过度的怀疑自己而迷失了自己。
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始终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而要始终记得自己当初做事的初衷。
在利益面前,当一个人贪心升起的时候,往往伴随的就是失去了平时冷静的智慧,而愚痴了。
孔子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不要生气。而继续好好做自己,好好做事。要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你到底是怎样的人,别人终究会清清楚楚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智慧和原则是:
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不抱怨,不指责。
而是始终反观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精神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