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李楠
故事:
在一个温暖秋日的午后,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到一只瓢虫。她被瓢虫的颜色所吸引,觉得它好美啊。她笑着兴奋的说:“妈妈,你快过来看,好美好可爱的一个小东西呢”。妈妈走过来,看了看瓢虫,不以为然的说:“有什么可爱的,它是一个害虫!”然后就给女孩讲这个瓢虫对人类的各种害处。孩子认真的听着···
又一个秋日的午后,这个女孩又看到了瓢虫,她瞪着眼睛狠狠的朝瓢虫踩过去:“哼,你这个害虫!踩死你!”
疗愈:
常常会讲这个故事给来访者。
尤其是给那些觉得自己活的不快乐的来访者讲这个故事。
孩子会比成人拥有更多的快乐。因为孩子直接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直接感受一切。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心灵逐渐被‘染污’的过程。(好听的说法是‘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为了将来适应社会的生活而受父母老师学校教育的过程。)
于是我们在看到一个东西或事物的时候,往往先去按照我们接受的教育和观念来先评判‘好的’或‘坏的’,‘对的’或‘错的’,就像这个故事所描述的那样。于是,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看到一个事情,我们便按照我们头脑中的经验去进行一番评论评判,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一样。我们用头脑的思考思维,取代了用心直接感受事物的能力。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被每日的夕阳感动过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一个好的电影而畅快的流泪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停下向前匆忙赶路的步伐,而静静的观照一下自己的心了······
试着放下头脑,
试着用心感受。
你会发现,快乐和幸福,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是我们失去了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