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李楠
故事:
2000多年前的印度舍卫城里,一天一个哭泣的女人来到乔达摩悉达多讲佛法的厅堂。她伤心欲绝的对乔达摩说:“尊敬的觉者,我的儿子因病昨天晚上死了。他们都说您是这个宇宙中最智慧而究竟觉悟了的人,我于是来找你,想求您让我的儿子复活,不然我真的心痛死了,大慈大悲的觉者,您救救我吧!”
乔达摩悉达多颔首静默稍许,安静的对女人说:“好。我可以让你的儿子复活。但是我需要一粒菜籽,才能让你儿子复活”
“那太容易了!我现在就能给您!”
“恩,不过,我要的不是一般普通的菜籽。”
“那是什么菜籽呢?”
“你在三天内,去城里寻找,去到一户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去找他们要一颗菜籽,这样的菜籽才能让你的儿子复活”
“这样啊!好!我一定能找回来,您等着我吧!不用三天,我就能找到!”。女人兴冲冲的答应并冲出门外。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在第三天的晚上,女人神情平静的来到佛陀讲法的厅堂。对佛陀说:“没有。我没有找到您要的菜籽。”佛陀颔首默然无语。
“不过,我的心不那么伤心欲绝了。原来,我所经历的亲人的离开和死亡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佛陀颔首默然无语。
女人向佛陀顶礼后平静的离开。
佛陀颔首默然无语。
疗愈:
乔达摩悉达多,被很多东西方做心理咨询治疗的人推举为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而这个故事,也可以算是人类最早的一次心理咨询的案例吧。心理咨询的智慧之一,就是不是给求助者讲道理你该怎样去做,而是如这个故事中所展现的,最终让其自己领悟到什么。
这个故事让你领悟到什么了呢?
想起一本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书籍的名字《必要的丧失》。书中论述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经历丧失的过程。在丧失的时候,我们会抑郁,我们会痛苦,我们会不接受,我们会抗拒丧失的事实而痛苦。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女人一样。
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丧失的过程。
这个故事中的女人是丧失了儿子,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母亲的儿子刚刚考上大学离开了她。可能是一个新婚的女子在和丈夫在经历浪漫爱情之后开始了平静平凡甚至平庸的婚姻生活。或者是一个婴儿经历断奶的过程和母亲的乳房慢慢分离的痛苦,或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的远离了青春的年华,或者只是刚刚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假期而回到工作中来。或者只是温暖彩色的夏天被萧瑟秋风的取代······
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丧失的过程。
很多人会说,如果这样看那多悲观啊。(就像很多人误解释迦牟尼是悲观厌世的人一样)而事实上,浅薄的乐观才是真正的悲观。如果你拿出真正的勇气去深入人生探寻生命的真相,那么许多在浅薄的乐观者眼里悲观的事物,其实并不真的可悲,穿越它们往往会让你的心灵更丰盛厚重,让你的人生更从容不迫。
回到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最后让女子不再那么悲痛欲绝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领悟和感受,那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如果你依然对这个故事迷惑不解而体味着,那我就更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自己领悟体味到的一丝觉受,也强过别人告诉的万千真理。
不是么。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
附录:《必要的丧失》书封。一个是1988年出版的版本,一个是2009年出版的版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