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的时尚还有吸引力吗?
标签:
汽车 |
事实上,现在推出的新车型没有不时尚,没有不智能,没有不互联,没有不电动,等等。那么,我们竞争的又是什么?纵观当下的汽车营销业已被思潮所裹袭,产品的同质化,雷同化,包括思维在内,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而停留在品牌自我的活动中还会有吸引力吗?看来观念转变要比文化更重要
雪铁龙的时尚还有吸引力吗?
撰文/颜光明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播,法系车向来有资格,而且很有吸引力。原因不外乎法国浪漫,会生活。在上海,最有腔调的地方就是原来法租界遗留下来的街区和马路。所以,雪铁龙在上海做品牌活动一点都不陌生,问题是如何顺应时空转换,契合当下上海城市文化的需求,唤起人们的记忆,超乎期待。
最近,雪铁龙在上海某购物广场举行了一场 “途我自在”(LIVE THE JOURNEY)CITROËN SPACE舒适空间活动。试图借助上海的法国元素,通过新与旧的元素碰撞及融合,将东风雪铁龙百年传承的品牌基因和创新时尚的设计理念呈现出来。
“人人皆时尚。”这是此次活动的主题。通过置身于塞纳河畔、巴黎街头的场景设计,把雪铁龙舒适空间以“途我自在”(LIVE THE JOURNEY)诠释出来,倡导年轻时尚、舒适自在的生活方式,主张“自由、自在、自我。”
显然,这是一种调性。从时尚角度观察,无非是一种生活理念和设计思潮的体现,加上表现技巧和视觉感触提炼出概念或新潮。毫无疑问,来自巴黎的时尚依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从中少不了雪铁龙所承载的历史——古董车、新锐车,包括运动车,卡通车,还有电动车等。不用介绍,来自法系车的浪漫和超前设计总是亮眼,脑洞大开,不乏当下法国人生活情状的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前卫艺术的不羁,在轻松自由中显得高大上起来。
然而,在娱乐和欣赏之余,人们还是未能找到对当下的关照,即法系车如何接地气,融入中国,体现生活,依然是个玻璃门。这就给主办方带来新的课题,即文化的融合要比自娱自乐来的更为重要。这也就是法系车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有带入感的违和。
这就提出有些品牌为何“有文化却没带入感”,“有带入感却没文化”的问题。这已不是产品问题,而是对文化的认知和驾驭问题。现如今,人们看到所谓有文化的车并没有想象的好卖,而所谓没有文化的车却卖得不错。当产品过渡到文化营销时反而迷茫了。
事实上,现在推出的新车型没有不时尚,没有不智能,没有不互联,没有不电动,等等。那么,我们竞争的又是什么?纵观当下的汽车营销业已被思潮所裹袭,产品的同质化,雷同化,包括思维在内,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而停留在品牌自我的活动中还会有吸引力吗?看来观念转变要比文化更重要。
2021.3.2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