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

标签:
汽车 |
如果说二十年前人们对雷克萨斯的认知还停留在“凌志”的时代(功能)的话,那么,今天的雷克萨斯已然代表了有内涵的豪车,是外在所需,内在所享的平衡。这种精彩所揭示的豪车竞争不正是文化暗自角力?而雷克萨斯在沉默中的绽放不也预示着新一轮豪车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
雷克萨斯为何是豪车中的清流?
撰文/颜光明
生活中的纯真和自然在当下正在显得珍贵起来,回归与放下已然成为了奢华,远离和清静被当作了时尚……
这些细微的变化如同酵母,潜移默化地在如今一部分人中悄然发酵,以至于渐成共识,正在影响人们对于生活的重新审视和选择,抽象为一种态度和人生理念,开始变得成熟而智慧起来。
这就是最近在圈子里流行的一部微电影《讲不出来的故事》。说的是雷克萨斯车主的故事,平淡的生活,琐碎的日常,情感的纠结,诉求的修正等,如同一颗石子丢进了池塘,溅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搅翻了人们的心绪,产生了不小的共鸣。
这是为什么?
拥有后放下的力量。
这就点到了当下困惑和迷茫的穴位,物质化以外不可或缺的另一种相伴,回归生活的独处与私密,让平淡而庸常的日子过得简单而惬意,有了内涵和厚度,如同用心在泡一壶茶,需要时间、火候、专心和工具的合力完成。当然,前提是心智的开悟,洞察后的感知,“见性成佛”。于是,简单,素朴,淡泊,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外化的心灵向往。故有人把这种审美归之于侘寂,一个全新的却并不陌生的生活理念,即通过人、物交流,获得宗教般的审美体验。也就是现在私下里流行的“物之禅”。
雷克萨斯是否属于此类不敢说,但悄然流行起来也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有这些因素。不久前,雷克萨斯在华销售100 万辆达成,第100万个车主的交车付仪式上在上海雷克萨斯店头举行。人们再次发现,雷克萨斯的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动静,但此举的影响力已远胜于百万辆达成的传播,在豪车遇冷,整体市场下滑,销量靠促销的背景下,却傲雪红梅,一支独秀,居然做到了一车难求,供不应求,产生了“现象级豪车”的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1-7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达109,933台,同比增长31%;智·混动车型累计销量达37,518台,同比增长43%,在整体的销量占比中达到34%,相比去年同期,智·混动车型的占比又提高了3个百分点。主力车型——ES,从4月开始,实现了月均销量将近9000台的快速增长,是去年同期销量的两倍有余。
这是个令人嫉妒的数字,表明雷克萨斯进入了激增的自然状态,销量翻番,买车要预订。我曾私访过,车好卖是个事实,口碑是关键。而客源几乎都来自竞品的替换车主,做的不是增量,而是存量市场,这就有了思考的空间。其次,客户资源相对单纯,属于理性,并有价值取向,这就区隔了品牌形象的标志性;再是,相比较,雷克萨斯价值理念,无论是车的形(设计),还是内(性能),以及魂(品牌)业已成为豪车中的一股清流,承载的诸多信息,不是至繁,而是至简。可谓是真正的物语,走心的产品。
故有人问,雷克萨斯在华百万辆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不是销量,而是客户价值,品牌受到尊重的认可。这是圈内最具亮点的新闻。纵观雷克萨斯品牌,仅有30年的历史,但导入中国却有近一半的时间(2005年导入)。就市场而言,重心移向中国已是既定的趋势,由过去单一的进口,外来车型为主;现在开始专为中国设计的进口车,无论是文化和理念,还是制造与消费,以及传播和定位,雷克萨斯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即在摆脱西方意识的束缚之下,获得了东方审美的自主,开始拥有自由的表达(这可以参照近年来雷克萨斯推出的新车型,品牌调性和重塑)。
如果从观察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诞生于美国,落地于中国(市场)的豪车品牌。尽管没有国产,也没有设厂,但新车设计和创意却来自中国,正如雷克萨斯中国高层所说,他们现在推出的每一款车型都是依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而设计,包括情感诉求在内。这种变化诚如丰田章男所认定的“东方式的豪华”,要求技术与情感同步进化,印证了雷克萨斯所倡导的“有温度的豪华”并非虚言。背后有扎实的支撑,现实的推动。从竞争的实际状况来看,汽车西方化的审美疲劳已然麻木,尤其是豪车过于物质化的推崇,过度传播等,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从空泛到虚浮的质疑,乃至否定的程度,渴望拥有后的放下,回归东方式的生活,寻找智慧人生开始觉醒和向往。
据观察,雷克萨斯所带来的与众不同并不像咖啡来得那么浓烈,而是如茶香带来的回甘。那种持续和委婉,直达人心,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和融入,感知这个世界的冷暖,心静致远。同样是豪车,在礼仪和显性等诸多方面,雷克萨斯温良恭俭让的表现(为人服务)被打上了“有温度”的标签,提供了“清雅”的符号,在净化豪车过度包装的浮夸,回归高性能的本质(因为剥离了先前许多的附加,器物趋向于冷感。其温度下降的曲线,竟然与日本以简洁的冷淡,继承中国复杂的热烈,不谋而合)。由此,为什么说“拥有之后放下的力量”在现代生活中的功效比传统愈发强劲,甚至仪式空缺也可以收获非凡之美,普通生活亦能变得意味深长,可珍可贵?这就是雷克萨斯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十余年前,当雷克萨斯进入中国时,我做过一番调查,结论是,雷克萨斯在豪车竞争中将赢在服务。对此,我专门采写了上海一家雷克萨斯4店的服务见闻,并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在“东方早报”上,在圈内引起不小的反响。就连当时的ABB 都表示认可,他们私下里说,在服务上雷克萨斯独树一帜,难以望其项背。时隔十余年,第100万辆车主的交车仪式就在这家4S店举行。除了表示初心不改之外,在技术和产品升级,品牌提升和认可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近20年的豪车消费比较中,人们对雷克萨斯的认知也从低调的奢华上升到内心的奢华,最终演变为有温度的豪华。这与消费者的物质基础和休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有关。从追求向外的人生到向内的人生转变,即不再追求名牌,崇尚欧美,更改低调、舒适自知。多数人看待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满足欲望的一瞬间,而是长时间彼此达成的一种情感联系,内心使用的真切体会,是充实内心的过程。这不正是雷克萨斯所能给予的承诺,伴随左右的依恋?
有人说,雷克萨斯因为进口(纯粹),因为贴心(性能),因为无忧(服务 ),因为低调(品牌),因为量小(稀少)等卖点,拥有了就不想撒手的依赖,不外乎“物中乐趣,物外自由” 的魅力,背后则有诸如茶道的深邃,园林的精妙,设计的空无等。如果说二十年前人们对雷克萨斯的认知还停留在“凌志”时代(功能)的话,那么,今天的雷克萨斯已然代表了有内涵的豪车,是外在所需,内在所享的平衡。这种精彩所揭示的豪车竞争不正是文化暗自角力?而雷克萨斯在沉默中的绽放不也预示着新一轮豪车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
2019年8月13日兰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