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车展看华南市场的善变
(2012-11-27 11:06:23)
标签:
汽车 |
今年的广州车展没有给人提供不利的消息,或者说是不乐观的情绪,倒是不少汽车厂商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出乎意料之外的斗志昂扬。在经济放缓,汽车限购、钓岛争端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广州车展呈现的不是愁雾阴霾,而是阳光明媚,也没有悲观哀叹,却是歌舞狂欢。车展犹如一道盛宴,在饕餮中上演的不是以往的“形而下”,而是“形而上”的表演,形式大于内容的项庄舞剑。
从广州车展看华南市场的嬗变
撰文/颜光明
被迫的“形而上”
从历史上看,广东是开汽车消费风气之先的地方。中国汽车业有今天不应忘记广东对汽车市场放开作出的贡献,尤其是对自主品牌的生存曾经提供很大的支持。如今在广州的街头还能看到挂有“上汽奇瑞”牌子的车子,还能看到吉利车的老面孔,以及其他牌子的旧微车。这些尚未褪去的角色既是对华南市场形成的注脚,也是对中国汽车消费孕育的记忆。
从草根发迹的广州车展是在市场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业界对此作了描述:想造势上北京,做品牌去上海,打市场下广州。这样的分工和区隔既是历史,也是轨迹。而 “得广东市场者得全国市场”的思维至今没变,只是概念被延展,扩大为华南市场。过去是把这块市场当作生存和试验田;现在则看作战略,不可或缺的江湖地位。
尽管大众加大对华南市场的攻势,甚至把厂设在日系车盘踞的门口也没有动摇其根基。其它车系跟进,也加大介入的力度,想分一杯羹。但从近年来上牌数来看,日系车华南市场还是占各系细分市场的前列。即便在钓岛争端,日系车遭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在华南市场冲击还是不大。以这样的视角去观察,广州车展的坚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日系车撑腰,主场位置当仁不让。也正因为此,广州车展在去“形而下”的逼迫之下转向“形而上”,客观上像摆擂台,实际上还是为华南市场设立了一道城门,“群殴”日系车也就在所难免。
德日车系对峙
不可否认,广州车展是日系车的“地盘”。曾经的草根,今日的庙堂。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琶洲的会展中心与周围的楼宇和高档宾馆如森林般竖立起来,这就犹如广州的汽车产业一样,已然成为广州地方经济重要的支柱与耸立的小蛮腰的“广州塔”那般耀眼。与其它地区的汽车产业所不同的是,广州汽车产业是以日企合资为主。十余年间,本田、日产、丰田先后落地广州,由此形成了日系车的铁三角,随之配套体系的跟进,已然成为华南市场的主导。
从本世纪开始,华南市场开始凸显战略地位。凡是新车上市总要到广州或深圳转一圈。用汽销人士的话说,能在此站得住脚的车型,在全国也就能畅销。尽管此话有点夸张,但南方市场的开放和包容提供了尝试的机会一点不假。不过,华南市场长期以来就是日系车的“天下”这也是谁也难以回避不了的事实。
从市场地位和话语权的角度观察,华南市场是商家必争之地。三年前从大众发布“南方战略”起,德、日车系对峙的战幕已经拉开。在车展之前举行的“大众之夜”,以前所未有的阵容吹响了进军华南市场的集结号。传递了中国市场在大众实现2018战略目标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华南市场则是重要突破口的信息。
然而,华南市场由日系车重兵把持守,加上多年培育的市场和养成的消费习惯,这种认同已演化为心理市场,看来德系车要想长驱直入并非强势或实力所能取代,而将是面临一场持久的文化博弈开始登场。
面对大众咄咄逼人的态势,日系车的淡定似乎早有准备。在本次车展上清一色地主推新能源汽车,旨在另辟蹊径,捷足先登,抢夺市场蛋糕。如丰田的“云动之夜”清晰地描述了汽车的出路和走向,并在广州车展上首次向业界表达了把丰田中国要转变为中国丰田的决心。这样的战略修正意味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印证了日产总裁卡洛斯所言,在欧洲汽车市场处在停滞状态的今天,中国成了汽车发展最为活跃的地方。
面对“微增长”
对此,不少车企在本次车展上信心满满,认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尚未开拓。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经理簿石说,奥迪计划在全球成为豪车第一品牌把宝押在了中国。
2012年11月25-26日
修改于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