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杨二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摄影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箭扣杨二(一)
上篇博文说到汉族人的姓名,有名有姓。一般来说,咱们汉族人除了大名外,还有个小名,差不多就是乳名吧。它是婴儿出生以后,父母或因为祈福保平安,或因为封建迷信,而为子女起的非公众场合下用的名字。这类名字通常是在比较亲近的场合下才使用的称谓。比如:阿楠,昕昕,朵朵啦。还有一类更简单,前面是姓,后面直接加上子女排行的小名,比如:张三李四王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名都很难延续下去,很简单:因为婴儿长大成人后,觉得这个称谓幼稚。
张三李四王五是俗话,那为什么不从一二开始论呢?据说不能!因为,一代表皇上,二是代表官。但杨二却是个例外,一个北京怀柔箭扣长城脚下的农民,我的农民哥们儿。他在杨家排行老三,应该是杨三,老二是个姐姐,但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很严重,闺女是不列入正式排行的,所以杨三也就变成杨二了。即使他今年快四十了,“杨二”的这个小名要比他的大名叫得更响亮,不信你在百度里输入“箭扣杨二”,至少出来五十多条。因此我至今不知晓杨二的真正姓名。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区八道河乡,距离我家 89公里(GPS定位测得)。据当地的旅游宣传册介绍,箭扣长城最早始建于唐朝,我一直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我更相信它是始建于明朝年间的判断。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箭扣而得名。箭扣长城是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因属于未开发长城,更凸显其自然雄奇之美,是多年来各种关于长城图片中出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发烧友的摄影圣地。总之,箭扣长城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是“野”,二是“残”。
杨二是住在箭扣长城脚下八道河乡西栅子村的普通农民,是当地最早一拨搞农家小院的农户,站在杨二家的小院子里,可以遥望到远方的箭扣长城,按古时的长城分界,杨二家属于关外。我曾经先后14次来箭扣长城,10次从不同地点登临箭扣长城,12次小住杨二家。拍箭扣长城的照片有3000余张。在这12次小住当中,我挺奇怪,每次携伴前往都是仅仅带了一个同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从未超过两人以上前往过。甚至有一次,上午刚把一个同伴从杨二家送进城,下午就带着另一个同伴又来了(注:每次均是我买单)。难怪杨二家的邻居小孩看到我的车一进村口,就对他的妈妈说:“妈妈,妈妈!那个叔叔又来啦!”(孩儿他妈和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