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桑丹曲
洛桑丹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0
  • 关注人气:1,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桑丹曲”的博客

(2008-09-12 19:23:54)
标签:

历史

旅游

人文

地理

分类: 开博序言

                “洛桑丹曲”的博客                                       

我为什么用一个藏族人的名字做我博客的名字呢?这就要先说说藏族和我们汉族名字的区别。大凡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姓,因为它是记录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殊符号,以示区别于他(她)人,而我们汉族人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姓,代表家族的传承,因为汉族人太讲究根源(或者叫发祥地)了,名,则代表个性化的载体。记得今年清明节前,我和淡忘(穿越滇藏青的同行者)去河北省涿鹿县一带寻访4600年前炎黄二帝灭蚩尤古战场时,就到过一个叫“归根苑”的地方,其实那里只是现代人造的一个人文景观,没什么历史价值。重要的是这一带曾经发生过两次重要的战争,成就了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前夜,简单地说:黄帝想联合炎帝打蚩尤,炎帝想看笑话不帮忙,于是黄帝就先把炎帝收编了(古称“阪泉之战”),这样,炎黄二帝就联合起来打了蚩尤三年,经过二十七次交锋终于灭掉了蚩尤(古称“涿鹿之战”),实现了统一。经过这次考察,我们发现这两次战争的旧址相距不足百公里,都现存于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后人即把这一带尊为汉民族的发源地,也就是“根儿”,所以不难理解当地人起了“归根苑”这么个直白的名字了。方方面面都透出汉族人太讲究祖宗八代了,有了姓就让后人忘不了“根儿”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咱们的老祖宗,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爱打架。

而藏族人的名字和我们汉族人的名字就大不一样了,他(她)们是有名无姓,一般都是四个字组成一个名字,但为了称呼方便,一般只用其中的两个字,比如:洛桑丹曲可以叫“洛桑”也可以叫“丹曲”,其实都是指洛桑丹曲这个人。既然没有姓,这就可能引起麻烦,按我们汉族人的一种说法是:同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而藏族人报上自己的大名,你也根本搞不清楚谁和谁是一家子。可能爷爷叫多吉才让,爸爸叫索朗旺堆,儿子叫贡布丹巴,孙子叫扎西平措。根本找不到“根儿”,而根儿在哪里呢?根儿在藏传佛教的经典里,他(她)们的名字大都取自于这些佛经中,一般平民的名字都是寺院里的高僧,根据佛经中的经文给起的。所以他(她)们的名字自然就有着高深的意思,比如:丹巴----佛教,圣教。达杰----繁荣,发达。多吉-----金刚。拉姆----仙女。这就经常会发生在一个家庭或一个村落里重名的人很多,为了以示区别,如果出现重名,年长的或家里的长辈,名字面前加个“大”,而年幼的或家里的晚辈,名字前面要加个“小”,比如洛桑就可以通过大洛桑和小洛桑来区别了。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的名字也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汉族过去四个字的名字很少,现在也很多了,而藏族人的名字也汉化了许多,比如:洛桑丹曲的汉化名字就叫鲁松当取。

说来说去洛桑丹曲是谁呢?在藏语里洛桑是“善慧”,丹曲是“纯洁”的意思。他是我两年前认识的藏族哥们儿。在地理上,中国西南有两个狭义上的“香格里拉”,一个是以云南省迪庆州地区为中心的云南香格里拉,一个是以四川省稻城亚丁地区为中心的四川香格里拉。那年七月份,我花了十天时间游走了这两个香格里拉。而洛桑丹曲的家就在云南省迪庆州首府中甸县(已正式命名为香格里拉县)的松赞林寺附近。寺院的西边有个藏式小酒店,叫“松赞绿谷酒店”。老板叫白玛多吉,据说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老婆现在还在北京住。洛桑丹曲是他的妹夫,是个职业司机兼导游,经常拉着客人来往于川藏青滇崇山峻岭河川之间,夸张地说:属于那种遇到一马平川的路况反而就不会开车的主儿。为了适应高原海拔,我们在松赞绿谷酒店住了两天,当我们算计着如何完成香格里拉之行的时候,丹曲出现了。丹曲是个典型的藏族小伙儿,30出头,略微卷发,在高原灿烂阳光的照射下,皮肤黑黑的,个儿头不高,一米六五左右。普通话说得有点儿磕绊,不影响听明白。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磨合,谈好价钱,丹曲就驾驶着他刚买两个月的北京产吉普车带着我们,开始了香格里拉之旅(关于整个香格里拉之旅,我会在以后的博文中更详尽地描述)。一共七天我们一路上朝夕相处,他喜欢抽烟喝酒,也很幽默。在路上开着车,烟抽得他直咳嗽,然后对我说:“来祝大哥,给我点儿药吃”,其实就是想让我再给他点支烟抽。我记得在海拔3700的亚丁村,我们一起喝酒,那可是六十度的白酒啊!白瓶贴一特简单商标的那种,看着那叫亲切,因为小时候给我老爸打散白酒就装这种瓶子里。虽然从平原来的人上高原喝酒是危险的,没办法,高兴呗!!那里根本没饭馆,就是一叫“亚丁山庄”接待站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山庄啊,就是两排夹在山谷里的小平房,我们还让他们炖了只鸡,200元一只,没辙儿,高原嘛!贵点儿就贵点儿。我又让丹曲从当地的一个和尚(丹曲管喇嘛叫和尚)手里,买了两根冬虫夏草放锅里一起炖,那米饭,那炖的鸡根本熟不了,海拔3700,水到80度就开了。那也高兴,这么高的海拔还能有鸡吃,够美的了。香格里拉之旅让我领略了真正的世外桃源,也感受到了像洛桑丹曲这样一位普通藏民所诠释的藏族风情。

“洛桑丹曲”的博客

回京后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把自己的思绪从那边拉回到现实中来,真得很难,用北京话说:心里一直就没“消停”。每当我整理在香格里拉所拍照片的时候,思绪很难平静下来,我所拍的照片,其中数码部分有8000多张,胶卷部分有560多张。数码部分占用了我的硬盘30G!我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送着丹曲送给我的藏族“锅庄”CD,将整理过的“香格里拉专辑”通过“巴口”投影到我们家墙上,一手抽着小烟儿,一手举着小红酒,真的很陶醉。我也更时常想起丹曲,想起他的朴实简单,想起他的导游词。所以,打打电话给他也就是经常的事儿了。每每问起他在做什么,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在晒太阳”。记得有一次打电话给他,我发现他的普通话退步了,他说:“哦,周围说普通话的人少了,所以就又讲不清楚啦!”我说:“我有一样东西丢在你那里啦!”他着急地问:“是什么东西丢在我这里啦?”我说:“我的心丢在你那里了,我一定会重返香格里拉的!”所以才有上篇博文中,今年10月份那个《狂奔十九天穿越滇藏青》的计划了。

为了体现汉藏民族之间的友情,所以我启用“洛桑丹曲”作为我博客的名字。就是想象藏族人有名无姓的名字一样,没“根儿”,四处游走做行者。

 

                洛桑丹曲     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博序言
后一篇:箭扣杨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